•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重優化 重品質 重品牌:重慶市奏響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三重奏”

2019-10-08 13:12:00
來源:中國品質報
字號

  □ 本報記者 徐建華

  “企業的發展得益於當地的營商環境。我們的電鍍園區是從深圳轉到重慶來的産業,當時所有的手續在潼南區一天就搞定了,這簡直就是深圳的辦事效率。”重慶巨科環保有限公司總經理蔣義説。

  “7年前,我懷揣著夢想獲得政府4.25萬元創業補貼自主創業,今年我們的銷售突破1500萬元。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我創業中的故事:當時我們研發出了一款第二代智慧安全帽新産品,但遇到了資金方面的困難,我當時找到了江北區市場監管部門,他們告訴我正好有一個貸款優惠政策,並在當天幫忙聯繫了重慶銀行,3天左右我就拿到了20萬元的貸款,當年就開發出了第二代智慧安全帽,並實現了盈利。”剛剛獲得“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的重慶南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喬道説。

  近年來,重慶市圍繞推動高品質發展,以大數據智慧化引領創新發展為路徑,加快産業轉型升級步伐,大力推進産業綠色化、智慧化、集約化、特色化發展,吸引了一大批企業在山城創業創新。在前不久舉辦的“新時代民營經濟和高品質發展”網路主題宣傳活動重慶行(集體採訪)暨“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座談會上,重慶巨科環保有限公司、重慶南電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紛紛講述在重慶創業創新的故事,也對重慶市的營商環境予以充分肯定。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重慶市市場主體總量達到259.05萬戶,市場主體總量位居全國第18位、西部12省第6位、直轄市第1位;企業總量位居全國第16位、西部第3位、直轄市第3位。企業數量達81.3萬戶,在市場主體總量中的佔比為31.37%。內資企業戶均註冊資本達687.8萬元、比2018年底增長4.74%;外資企業戶均註冊資本達1283.41萬美元,比2018年底增長14.32%,企業單體規模不斷壯大,企業發展信心增強。

  此外,重慶市常住人口每萬人擁有市場主體850戶,比2018年底增加38戶,比833戶的全國平均水準高2.04%,排名全國第14位、西部第4位、直轄市第3位;萬人擁有企業267戶,比2018年底增加9戶,比261戶的全國平均水準高2.3%,全國排名第10位、西部第1位。今年上半年,重慶市新設立民營市場主體19.78萬戶,同比增加2.96%,新發展率達7.88%,民營市場主體佔比達98.46%。

  “自全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召開以來,市委市政府及相關市級部門相繼出臺舉措,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創業創新熱情得到極大提振,民營市場主體發展呈現積極向上態勢。”重慶市市場監管局副巡視員周承文表示,重慶市市場監管部門從重“優化”,營造便捷高效的市場準入環境;重“品質”,營造完善高品質發展環境;重“品牌”,營造特色品牌創建環境3個方面採取措施,助力重慶市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

  重優化,營造便捷高效的市場準入環境。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實現企業開辦線上“一網通辦”,將企業開辦涉及的設立登記、刻製公章、申領發票的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以內;積極推動“證照分離”改革,對106項行政審批事項按取消審批、審批改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準入服務等四種方式實施改革;推進完善全程電子化登記,做到“數據網上行,群眾少跑路”,實現全部類型註冊登記“最多跑一次”;實施企業登記身份資訊實名驗證,從源頭上防止“被股東”“被法定代表人”現象;推進企業登出便利化改革,探索構建更為便捷順暢的市場主體退出機制等。

  “世界銀行十多年一直在開展各國營商環境的評價。一共11個指標,其中有6項指標反映政府對企業監管的附加程度和企業的付費情況,還有5項指標,比如獲得信貸,保護少數投資者、合同的執行方面來分析對市場主體法制的保障程度。”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總經濟師丁瑤表示,重慶市持續出臺政策優化政務環境,推行全域通岸,不斷擴大一次不跑和只跑一次的一些途徑上提供服務,圍繞優化企業的全生命週期的服務,重點針對開辦企業辦理許可,對應到市級各部門來分解具體的工作措施,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營商環境。

  重品質,營造完善高品質發展環境。注重高品質政策環境,建立全市品質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標準化協調推進部門聯席會議制度以及國家質檢基地建設領導小組,出臺了《關於開展品質提升行動加快建設品質強市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注重高品質配套服務,開展“加強品質基礎設施協同服務及應用推動高品質發展”調研,大力發展品質基礎設施,提升品質技術機構協同服務水準;注重提升高品質發展水準,組織開展重慶市市長品質管理獎評選,開展全市製造業品質現狀調查和分析,指導企業加強全面品質管理等,重慶製造業品質競爭力指數為86.76,位居全國第8、西部第1位。

  重品牌,營造特色品牌創建環境。大力提升智慧財産權服務品質、深入實施商標品牌強農行動、大力推進智慧財産權保護、全面加強智慧財産權運用。

  “民營經濟是創新的重要力量,需要厚植創新的土壤。重慶市加強民營經濟創新主體建設,應當大力發展科技企業,實施品牌品質提升計劃,引導企業弘揚工匠精神,鼓勵企業提升産品品質,打造名牌産品。”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易小光表示,今年上半年,重慶市入庫科技型企業總額達到1.35萬家,其中民營科技企業1.34萬家,佔比達到99.2%;新增入庫科技型企業2443家,同比增長68.5%,其中民營企業2441家,佔比99.9%,增強了重慶市的發展競爭能力。

[責任編輯:全志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