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美麗中國】林業:創造人間新奇跡

2019-09-24 13:03: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中國作為世界上荒漠化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有荒漠化土地261.16萬平方公里。經過新中國成立70年來艱苦卓絕的治理,中國沙化土地面積連年持續縮減,這是億萬中華兒女創造的眾多生態奇跡中的一個。

  1962年2月,原林業部決定在河北省風沙源塞罕壩建立大型國營機械林場。這年9月,369名創業者被緊急徵調,開赴塞罕壩植樹造林。如今,昔日高原沙荒地已變身為高原林海。新中國成立以來,像塞罕壩這樣利用荒山荒坡興建的人工林場,在全國比比皆是。

  1978年,中央啟動三北防護林工程,囊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13個省份。三北工程實施至今已40年,防護林體系已初具規模。監測數據顯示,三北工程重點治理的黃土高原造林779.1萬公頃,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減少2萬多平方公里,土壤侵蝕面積大幅下降,每年流入黃河的泥沙減少了4億噸。

  1998年,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決定對天然林實行更嚴格的保護,在長江上游、黃河上中游地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在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大幅度調減木材産量,並率先在四川省等12個省(區、市)啟動試點工作,從此拉開了保護天然林的序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重要內容,全國天然林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2014年4月1日起,龍江森工集團和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全面停止了木材商業性採伐;2015年4月1日起,內蒙古、吉林、長白山森工集團全面停止了木材商業性採伐,河北省納入停伐試點;2016年,經國務院批准,“十三五”期間的天然林商業性採伐指標全面取消,並在福建、廣西等8省份開展集體和個人天然商品林停伐獎勵補助試點。

  重點國有林區停伐宣告了100多年來向森林過度索取的歷史已經結束,標誌著我國重點國有林區從開發利用轉入全面保護的新階段。改革開放以來,全國森林資源由過度消耗向恢復性增長轉變,生態狀況由持續惡化向逐步改善轉變。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2009—2013年)與第七次清查(2003—2008年)數據相比,全國天然林面積增加了3225萬畝,天然林蓄積量增加了8.94億立方米,其中,天保工程區天然林面積、蓄積量分別佔總增量的88%和61%。通過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2000年至2010年10年間,三峽庫區水土流失總面積減少了1312.39平方公里,黃河含沙量每立方米減少1.92公斤。

  目前,我國森林面積已達2.08億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1.63%。與第一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1973—1976年)相比,森林面積增加0.86億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8.93個百分點,活立木總蓄積量和森林蓄積量分別增加69.01億立方米和64.81億立方米。荒漠化和沙化程度逐步減輕,沙區植被狀況進一步好轉,區域風沙天氣明顯減少,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數據顯示,“十二五”時期,全國森林旅遊遊客量累計46億人次,平均年遊客量超過9億人次,年均增長率達到15.5%。

  荒山變青山,沙漠變綠洲,青山變金山,黃沙變金沙,新中國創造了人間生態奇跡!(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黃俊毅)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