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時代東北振興】綠水青山"吉林樣板":生態保護攜手旅遊發展

2019-09-22 21:1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碧空如洗,水天一色;綠草茵茵,水林掩映;亭臺玉立,飛鳥不絕……這裡是吉林省西北部的查幹湖,最大湖水面積500平方公里,年均蓄水量7億立方米,是中國十大淡水湖之一,吉林省內最大的天然湖泊。

  9月21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跟隨“新時代東北振興”採訪團來到吉林大安市,探尋吉林的生態底色。

  生態優先 守護青山綠水

  西部是吉林省重要的生態屏障,而常年乾旱卻也讓這裡成為吉林省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位於吉林西部的大安嫩江灣國家濕地公園,俗稱“老坎子”,是嫩江因地勢轉折東南而形成的天然港灣濕地。昔日受乾旱氣候影響,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日益嚴重,生態環境逐年惡化。近年來,吉林省西部實施退耕還濕、河湖連通等系列項目,使濕地面積不斷擴大。

  還濕更要“保濕”,治沙就是“保濕”的關鍵。近年來,大安市通過實施嫩江灣擴湖增濕、退耕還濕、生態護濕、利用興濕等恢復保護提升工程,收回恢復嫩江灣濕地4.57萬公頃。

  據濕地公園負責人介紹,大安市重點實施的嫩江灣濕地生態庇護提拔工程,收回四棵樹、大賚鄉、紅旗飼養場“兩鄉一場”灘地進行退耕還濕,共收回灘地面積約2700公頃,植樹造林2.5萬畝,栽植沙棘8200畝;草原治理2.76萬畝。生態環境大大善,白鶴、灰鶴等20余種野生珍稀候鳥重返覓食、築巢繁衍。

  如今,公園佔地面積36.5平方公里,成為城市靚麗風景和綠色屏障。

  綠色突圍 發展生態旅遊

  “查幹湖冬捕”是一種傳統的漁業生産方式,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據查幹湖漁場黨委副書記單軍國介紹,隨著查幹湖生態環境的改變,1992年根據查幹湖水質及生物含量,查幹湖漁場決定搞大水面開發,開始投放花白蓮魚苗,經過三年的時間,試捕喜獲成功,如今,查幹湖主要有胖頭魚、鯉魚、貢魚及各類水産品。漁業復興之後,查幹湖漁場開始品牌建設,2001年申請查幹湖胖頭魚為國家A級綠色食品,2002年獲得雙A級綠色食品,2003年被認證為有機食品,三年邁了三大步。現如今,查幹湖漁場開始圍繞生態越來越多的向周邊産業延伸。單軍國告訴記者,以前查幹湖的魚要做成魚罐頭都需要運輸到滿洲裏去加工,現在,漁場的新廠房正在建設,預計今年底投入使用,各種魚肉製品的加工都將直接從查幹湖生産,運送到各地,加工週期縮短也將大大提升産品的品質。漁業的復興也讓外出打工謀生的人返回家鄉工作,漁民的生活也越來越富裕。

  生態興,漁業興。如今,查幹湖漁場已經轉型升級為生態漁業、開始生態旅遊的良性發展之路。據了解2018年國慶節期間,接待遊客31.1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7億元,分別增長570%、576%。2018年,接待遊客218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實現19.2億元,均增長28.1%。2019年上半年,松原市謀劃開展的開湖魚美食節、蒙古族民俗文化旅遊節等一系列活動,接待遊客人數達到246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實現21.6億元,均增長194%。

  良好生態環境是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也是振興東北的一個優勢。近年來,大安市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整合旅遊要素,探索發展路徑,走出了一條旅遊發展與生態保護並進的新路子,成為綠水青山的“吉林樣本”。(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記者魏敏)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