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脫貧攻堅地方行】布楞溝村六年巨變:總書記的囑託都落到了實處

2019-09-20 20:1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甲鑄)布楞溝,在東鄉語中是“懸崖邊”的意思。名字背後,正是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布楞溝村惡劣的自然和生産生活條件的真實寫照。2013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這裡,囑託要“把水引來,把路修通,把新農村建設好,讓貧困群眾儘早脫貧過上小康生活”。

  如今,六年過去了,布楞溝村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從東鄉縣城出發,沿著省內372縣道行車約半小時,道路左側的山谷溝底便是布楞溝村。站在山坡上下望,一條即將全路通車的二級公路自布楞溝村前穿過。道路兩側,紅墻灰瓦的56戶新農村村居氣派整齊,村活動中心、村小學以及公路服務中心等新建公共設施格外醒目……中秋時節,村子周邊山谷依然鬱鬱蔥蔥,一片生機盎然。

  然而僅僅在六年前,這裡還是東鄉縣位置最偏僻、群眾居住最分散、自然條件最惡劣的地方。六年時間,這裡的變化翻天覆地:新房蓋起來了,水引來了,路修通了,山也變綠了,孩子可以在家門口上學,老人能在家門口就醫了……布楞溝村每人平均純收入從2012年底的只有1624元已經增長到6815元,並在2014年底實現整村脫貧。

  布楞溝村的變化首先是修通了從溝底到山頂的20公里“石化路”,這條路將村子與372縣道連接起來。目前,另一條從布楞溝村前經過的真正意義上的公路即將全路通車,眼下村民出門已可行車上路。更值得一提的是,自來水實現了全部入戶。記者在村裏看到,有群眾在自家院子水龍頭前立起水泥碑,上面寫著:“吃水不忘總書記,永遠感恩共産黨”。

  布楞溝村還將溝邊的一塊荒山推成平地,修建了56戶統一規劃的新農村院落,乾淨整潔,並已整體入住。“六位一體”的村級活動場所也同時蓋了起來,村裏有了之前想都沒有想過的村衛生室、文化活動室和便民超市。新建的村小學更是村裏最漂亮的建築,兩層教學樓寬敞大氣,小操場上還鋪上了綠色的塑膠。

  六年來,布楞溝村還積極推進植樹造林,並種植經濟林,2013年以來已累計完成造林5750畝。站在由廈門市幫扶新建的布楞溝綜合服務中心廣場上,當地幹部看著滿山翠綠,感慨到:“你們一定想不到,以前這山上光禿禿的,都是黃顏色。”

  基礎設施提升了,環境變好了,生活條件跟上了,但最根本的問題是還要村民富起來。過去六年,布楞溝村發展了6家養殖合作社。其中,返鄉創業青年馬大吾建起了村裏規模最大的養殖合作社,羊存欄規模最大達到了3000隻,並吸納26戶群眾入股,已連續分紅3年,預計今年每戶可分紅3000-5000元。

  今年5月份建成的黑木耳種植基地佔地12畝,預計年産值120萬元,進入採摘季後,可以解決村內婦女務工15人。記者採訪時,幾位村民正在棚內完成本季的最後一茬採摘,在這裡她們每人每天可以收入約100元工資,可年增收萬元以上。

  同時,在新建成的布楞溝綜合服務中心,以生産油馃馃為主的巾幗扶貧車間吸納了村裏33名婦女打工,每人每月工資收入可達到1500元以上。未來,折紅二級公路通車後,在服務中心還將配套服務區超市、加油站、洗車行等服務設施,並以此為依託發展旅遊業,村民的增收渠道將更廣更多。

  “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哪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在布楞溝村,習近平總書記六年前的囑託一步步都落到了實處,變成現實。

[責任編輯:高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