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穩健前行】“兩個毫不動搖”為經濟奇跡奠定堅實制度基礎

2019-09-20 13:09:00
來源:求是網
字號

  “兩個毫不動搖”即“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是中國共産黨對多年來堅持和發展基本經濟制度成功經驗的高度概括。正是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過程中,我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發展奇跡。

  一、 堅持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根本要求

  生産資料所有制是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是決定社會性質和發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建立了以生産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生産力的發展開闢了廣闊道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為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制度基礎,這是中國共産黨確立的一項大政方針,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

  實踐證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不斷堅持完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將二者有機統一起來,這是堅持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根本要求。

  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有利於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新發展理念;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加強完善宏觀調控;有利於保障人民共同利益、實現共同富裕;有利於維護國家安全、推進自主發展。

  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有利於促進增長、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推進創新,增強經濟的活力。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正是因為我們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調動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發揮兩個方面的優勢,所以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我國的社會生産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大增強,人民生活水準、居民收入水準、社會保障水準顯著改善。實踐證明,只有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既不搞單一公有制,也決不搞全盤私有化,才能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

  二、夯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基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結合的新型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個關鍵環節,就是要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不斷堅持完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形成能夠更好地實現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相結合、更好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和市場經濟長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必須始終堅持,但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和體制機制必須隨著生産力的發展而不斷改革完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有企業改革以增強企業活力為起點,先後經歷放權讓利、制度創新、戰略性調整和分類推進改革等階段,與市場經濟的融合日益緊密,在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2019年進入《財富》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達到129家,其中國有企業上榜89家,且排名不斷上升,向著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穩步邁進。

  集體所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有制經濟的一種重要實現形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集體經濟發展迅速,逐步形成具有效率和活力的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經濟發展的新形式。農村以生産資料的集體所有為基礎,實行家庭聯産承包經營、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解放和發展了我國農村生産力,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農村集體經濟在産業融合發展、減困脫貧中釋放出新的活力,有效推動了我國農村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

  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是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産黨的方針政策指引下發展起來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比如民營經濟就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徵,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産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既要政府的引導和支援,又要企業自身的完善和發展,要著力構建既“親”又“清”的新型政商關係。

  三、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必須統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進程,既不能把這兩者對立起來,也不能偏廢任何一方。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應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

  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有利於引導國民經濟的穩定協調健康發展,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宏觀環境。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有利於為國有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必須看到,我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産業鏈。國有企業多處於産業鏈上游,在基礎産業和重型製造業等領域發揮作用,民營企業越來越多地提供製造業産品特別是最終消費品,兩者是高度互補、互相合作、互相支援的關係,未來中國經濟將沿著這個方向不斷提高,走向高品質發展。

  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進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相互促進、相互融合。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也是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重要載體。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於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之間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用、體制相融、共同發展,有利於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形成新的制度形式和競爭優勢。促進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在更大範圍和領域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相互競爭、相互合作,形成“國進民進”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四、在新時代更好堅持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加快推動國有經濟佈局結構調整優化步伐,紮實推進戰略性重組。加快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步伐,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探索各種所有制經濟深度合作的途徑和辦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支援民營企業發展,破除各種隱性壁壘,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破除各種“玻璃門”“旋轉門”“彈簧門”,努力為民營企業降門檻、減手續、添動力。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著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高品質發展。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適應高品質發展階段的經濟體系。必須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充分發揮不同所有制經濟的優勢,促進各類所有制經濟公平競爭、合作共榮,這樣才能推動整個國民經濟的高品質發展。公有制經濟尤其是國有企業在保障人民共同利益、重大科技攻關、發展實體經濟和維護國家安全等方面具有優勢,在事關國家發展重大戰略和國計民生重大事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非公有制經濟尤其是企業在滿足市場多層次多樣化需求、提升供給品質和促進更為平衡、更為充分的發展等方面具有自身的優勢。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著力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推動高水準對外開放。進入新時代,開放也要上水準、提品質。推進全面開放新格局,不僅意味著擴大開放的範圍、拓寬開放的領域、加深開放的層次,還意味著創新方式、優化佈局、提升品質。推進全面開放新格局必鬚髮揮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各自的作用,既要鼓勵中國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走出去;又要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保護外商合法權益。既要發揮國有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又要發揮民營企業重要作用,優化我國對外投資戰略佈局。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更好結合,堅持引資和引技、引智並舉,加強在創新領域的各種形式合作,促進經濟邁向中高端水準。要在推動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培育一批國際化經營人才,形成一批在國際資源配置中佔主導地位的領軍企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必須一如既往地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更好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推進中國經濟行穩致遠。“兩個毫不動搖”也必將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發揮新的更大作用。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