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以“兩個加強”助力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

2019-09-20 13:06:00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字號

  【新時代民營經濟和高品質發展】

  核心觀點:國家發改委産業所高技術室副室主任、副研究員張于喆認為,必須通過“加強戰略統籌與協調合作、加強開放合作與創新治理”,來有效解決民營企業面臨的現實困難和實際問題。

  近日,本人應邀參加了“新時代民營經濟和高品質發展”宣傳調研活動,十天行程先後調研了浙江、貴州、重慶、湖北和江蘇等地。從走訪省市提供的相關資料看,上述地區民營市場主體佔比大多達90%以上,無論是在帶動就業、實現産值等方面,還是在創新發展、稅收貢獻等方面,都充分發揮了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

  在充分肯定各地助推民營經濟發展經驗舉措的同時,通過座談、走訪了解,也不得不承認,民營經濟在面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強、內部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的不利形勢下,當前在市場開拓、融資、轉型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困難。為此,必須通過“加強戰略統籌與協調合作、加強開放合作與創新治理”,來有效解決民營企業面臨的現實困難和實際問題。

  一是加強政府部門間的戰略統籌、溝通協調與合作,立足“高站位、凝共識”的要求完善制度體系建設。必須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充分認識把握髮展民營經濟的重大意義,並“隨時隨刻傾聽各方呼聲、回應各方期待,保障各方的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繼續推動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切實解決制約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痛點、難點和堵點,實現向改革創新要動力、要活力、要紅利。具體而言,一要緊密結合民營企業發展實際,突出問題導向,加強政策制度體系建設,確定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優先事項和要求,確保相關部門能夠通過重新“聚焦”組織資源、有效“界定”組織邊界,進一步積極作為,採取有力措施,優化企業全生命週期服務,不斷提高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品質效率,切實減輕市場主體負擔,增強市場主體活力。二要堅持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解決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中利益協調不均衡、運作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同時進一步明確相關委辦局在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中應承擔的角色、職責和工作時間表並加強行政考核和督查督辦,以平衡不同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化解衝突,如此才能提高“中間一公里”的效率、品質和安全性,如此才能確保各項規章制度有效落實。

  二是加強開放合作、創新治理,以新視野、新觀念、新思維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會重構政府、市場、社會三者之間的關係模式,需要重塑發展理念、調整發展實踐。具體而言,一要創新技術研發組織模式,構建以技術積累與創新為主的中小民營企業為內核的更加開放的創新生態系統。應將具有核心技術的中小民營企業置於高效創新型價值鏈的中心,圍繞其獨特的技術和能力,以市場化方式組織整合併輔以政府政策支援,構建包括供應商、合同製造商、經銷商、物流商和行業專家等行業內外部合作夥伴在內的、基於技術能力的産業合作創新平臺,依託平臺開發個性化産品和服務,形成全新的需求洞察,並通過提供定制的解決方案創造出客戶價值,從而將平臺能力轉化為合作夥伴效益的增加,最終形成平臺的獨一無二優勢並建立起協調眾多合作夥伴的生態體系。二要進一步推動行業領域中的龍頭民營企業通過持續擴大開放合作、開展協同創新、推進軍民融合等舉措,積極構建圍繞自身的生態圈,推進重點行業領域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和産業鏈創新的整體突破,逐步提升創新型中小民營企業的參與度和産業鏈整體的競爭力,實現核心關鍵産品從“不可用”到“基本可用”再到“基本好用”“領先發展”的歷史性轉變,最終形成基於核心關鍵産品的行業生態優勢。(國家發改委産業所高技術室副室主任、副研究員 張于喆)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