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證報社評:全球資金增配人民幣資産大潮初起

2019-09-18 11:56: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本週“超級央行周”引發的不僅僅是全球貨幣政策再度寬鬆的話題,更引出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背景下資産向何處配置的問題。從經濟基本面的韌性、資産估值的相對吸引力、境外投資的便利性等多個維度觀察,全球資金增配人民幣資産已然大潮初起。

  首先,目前全球資金增配人民幣資産的跡象相當明顯。一方面,國際主流指數公司相繼將A股、中國債券納入其系列指數,至少上千億美元的增量資金將有序進入中國股市、債市。隨著納入範圍擴大或納入因子提升,境外資金被動配置需求規模將增長。另一方面,從現有投資通道數據看,海外資金呈凈流入態勢。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境外機構託管在該公司的債券規模達到17238.74億元,較7月末增加252.54億元,為連續第9個月增持中國債券。

  其次,與發達經濟體甚至一些新興經濟體相比,外資持有我國境內股票、債券比重均有較大提升空間。從基本面看,短期儘管下行壓力有所加大,但中國經濟發展有巨大的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隨著逆週期調節力度的加強,穩增長的有利條件正加速積聚。中國仍將扮演全球經濟增長穩定器的重要角色。從中長期看,不斷深化的改革開放將進一步激發經濟活力,微觀主體創新活力在不斷激發,經濟新增長點在加速培育,有望實現高品質發展。

  從資産估值看,正如有監管部門人士所言,在目前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寬鬆的背景下,中國是主要經濟體當中唯一的貨幣政策保持常態的國家,人民幣資産估值仍然偏低,穩定性更強,中國有望成為全球資金的“洼地”。短期而言,中美利差處於高位,境外負利率資産擴容,人民幣債券吸引力大幅提升;中長期而言,開放紅利加速釋放和資本市場基礎設施完善,將吸引更多類型投資者涌入。

  從外資投資便利性看,外匯局取消QFII、RQFII投資額度限制,證監會擬修訂QFII、RQFII相關規則,均是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的具體舉措。在金融開放大格局下,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提升中國金融市場國際化程度的政策措施將適時出臺,包括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進一步放寬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金融市場的限制等等。

  放眼未來,穩中有進的中國經濟,不斷開放的金融市場,使得人民幣資産的含金量、吸引力持續提升。也許,全球資金增配人民幣資産的序幕才剛剛揭開。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