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雄安新區:奮力書寫新時代答卷(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重溫囑託看變化)

2019-09-11 09:5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千年秀林”生機盎然,蟬噪鳥鳴;白洋淀水天一色,鷗鷺齊飛。

  近日,記者循著總書記考察的足跡回訪,深深感受到未來之城日新月異,雄安新區幹部群眾幹勁十足。他們表示,要牢記總書記囑託,努力打造高品質發展的標桿。

  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

  “現在樹越來越多,天藍了,鳥多了,空氣清新呼吸順暢了。以前從沒見過的山雞,現在‘千年秀林’裏也很常見。”雄安新區容城縣高小王村50歲村民高建勳説。高建勳是“千年秀林”護林員,春秋造林季,像他這樣的當地造林護林員有近5萬名。

  1月1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一區造林區域,察看林木長勢,登上秀林驛站二層平臺遠眺林區全貌,同當地護林員代表親切交流。

  “總書記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雄安新區就要靠這樣的生態環境來體現價值、增加吸引力。”雄安集團生態公司部門負責人李海林説,“千年秀林”工程自2017年11月啟動至今,已完成新造林17萬餘畝,栽植苗木1200多萬株。

  “千年秀林”和白洋淀構成雄安的藍綠底色。在雄安新區規劃展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回想起選址的考慮:“當時選址在這,就是考慮要保護白洋淀,而非損害白洋淀。城與淀應該是相互輝映、相得益彰。”

  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吳海梅説,2018年以來,針對白洋淀治理,雄安新區開展地毯式排查摸清污染底數,開展綜合整治攻堅行動和白洋淀流域環境污染狀況大排查等行動。2018年,清理白洋淀圍堤圍埝及溝壕水産養殖741處;排查、整治河道、淀區兩公里範圍內入河入淀排污(排放)口11395個。新區設立以來已為白洋淀7次補水,目前正在實施引黃入冀補淀秋季補水、南水北調生態補水、王快水庫生態補水。

  大規模建設鋪開,樹立高品質發展標桿

  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施工現場塔吊林立,一派熱火朝天。作為雄安新區第一個開工的重大交通建設項目,2018年底以來,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用紮根熱土的鋼筋鐵柱,鏗鏘有力地訴説著“開路先鋒”的雄心壯志。

  今年1月16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雄安新區規劃展示中心,通過大螢幕連線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建設工地現場,向施工人員揮手致意,稱讚他們是雄安新區建設的開路先鋒。京雄城際鐵路建設指揮部指揮長楊斌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依然心潮澎湃:“總書記的稱讚對我們建設者來説,既是鼓舞也是鞭策。”雄安站地下主體結構將於近期完成,即將轉入地上主體結構施工。

  目前,雄安新區規劃體系基本形成,已轉入大規模實質性開工建設階段。雄安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張玉鑫介紹,新區先行啟動的69個項目分為五大類:雄安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區域性基礎設施建設;新區全區範圍的主次幹道和重要市政設施建設;植樹造林和治水治污、水利防洪等生態環境及安全設施建設;新區城鎮地區的地下空間、基礎工程設施建設;醫療衛生、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新區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高品質發展要求,努力創造新時代高品質發展的標桿。高品質既包括規劃品質、設計品質、建設品質,也包括雄安新區人民的生活品質。目前雄安新區55所學校、48家縣鄉醫療機構與京津機構建立對口幫扶關係,北京幫扶的4所學校雄安校區正式掛牌,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建設加快推進。

  一枚印章管審批,打造服務型政府

  “資料準備齊全,一天就拿到了營業執照。”容城縣嚮導會計服務有限公司會計肖領娣説,她來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辦理公司註冊業務,最大的感受是服務智慧化。走進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辦事大廳寬敞明亮,自助查詢機、自助繳費機、排隊叫號機等設備一應俱全。

  “總書記充分肯定新區政務服務中心推行‘一枚印章管到底’全貫通服務的做法,這激發了我們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的動力。”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副局長宋濤表示。雄安新區先後承接了河北省分五批下放和保定市託管移交事項,目前可辦理行政許可事項485項。雄安新區將審批事項劃分為八大業務鏈條,通過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模式,啟用“河北雄安新區行政審批專用章”,真正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

  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專門開闢北京企業辦理的“綠色通道”。目前,雄安新區本級註冊登記3190家企業大多來自北京。首批入駐市民服務中心的26家高端高新企業,90%來自北京。

  8月30日,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揭牌儀式在雄安新區舉行。雄安片區重點發展新一代資訊技術、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高端現代服務業等産業,建設高端高新産業開放發展引領區、數字商務發展示範區、金融創新先行區。自貿區的設立將成為雄安新區建設與發展的“加速器”。

  (據新華社石家莊9月10日電 記者曹國廠、黃玥、高博)

  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快”與“慢”(記者手記)

  雄安新區自2017年4月1日橫空出世以來備受矚目。目前,新區還沒有外界想像中高樓大廈的繁榮景象。

  兩年多來,雄安新區保持歷史耐心,堅持先謀後動、規劃引領,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後再開工建設,累計安排1000多名國內外專家、200多支國內外團隊、250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參與規劃編制工作。科技創新、智慧城市設計、産業升級、體制機制創新等工作,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每一步都是在為這座未來之城夯實根基。

  目前,雄安已轉入大規模開工建設階段,今年既定的69項重點建設項目已開工20個,今年“千年秀林”再造20萬畝,3190家來自北京等地的企業在新區註冊……秉持“先基礎、後功能,先地下、後地上,先環境、後開發”理念,一座高品質發展樣板之城已初露端倪。

  《 人民日報 》( 2019年09月11日 02 版)

[責任編輯:全志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