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146項清單破解民企難點 溫州打造民營經濟新高地

2019-09-10 16:44: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人民網溫州9月10日電(記者 劉然)攤開中國民營經濟的地圖,溫州一定是其中閃耀的明星——

  第一本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第一座農民城建設、第一家城市信用社成立、第一部私營企業條例制定、第一個購買航空經營權、第一個實行金融利率改革……

  改革不停,開放不止。

  近年來,溫州的民營經濟依然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2019年上半年反映民營經濟的三大指標——民營企業出口、民間項目投資、規上工業民營企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1%、29.2%、8.6%,遠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以“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發展起來的溫州民營經濟,在高品質發展的目標下有何實招、高招,為何能擔起多項國家級“先行”“示範”的名號?

  創新體制 146項責任清單破解民營經濟難點

  “以前政府對企業很多補貼和優惠我們企業是不知道的,或者程式很麻煩。”談到昔日獎補政策難落實的問題,浙江國技互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金歐陽無奈搖頭。

  今年以來,溫州市政府打造的“惠企政策直通車”,不僅能及時通知提醒匯總各級政府的惠企政策,還能直接申辦補貼獎勵,符合條件可以很快拿到真金白銀,申報出現問題的,則會有人來主動對接解決。

  “這些做法實實在在服務了企業。”金歐陽感激地説。

  “惠企直通車”只是近年來溫州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之一。這款應用實現了從企業自主申報向政府主動推送、企業到府辦理向網上辦理、政策跨年度兌現向當年當季甚至實時兌現的“三個轉變”,惠企政策兌現時間也從原來近400天壓縮到現在平均41天。

  據《溫州日報》報道,2019年上半年,溫州市剛性兌現“惠企直通車”産業政策12.6億元,惠及企業近8000戶次。

  據了解,去年10月,溫州率先在全國啟動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創建,精心制定“41條意見”“80條新政”,並細化為146項具體責任清單,其中57%具有突破性、探索性。像惠企政策直通車、“三清單一承諾”等多項制度推廣到了全國,在企業獎補政策剛性兌現、海外“最多跑一次”改革、親清政商新型政商關係制度化、信貸模式創新等方面創造了新的“溫州經驗”。

  尊商愛商 真正把民營企業家看成“自己人”

  “我們溫州市有個活動是‘萬名幹部進萬企’,有一位市裏土地局的幹部就專門挂職在我們這裡,還有我們縣裏的科技局的幹部也駐點在這裡,每個月我們都有業務上和事務上的溝通。”奧康副總裁羅會榕告訴記者,由於安排了直接的政府對接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的效率更高了,對國家政策的理解更透了。

  羅會榕認為,溫州之所以是一方民營經濟的沃土,和地方政府主動的服務意識分不開,和民營企業家在溫州被尊重分不開。

  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11月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明確提出,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

  如何讓企業家能夠感受到“自己人”的情意?溫州政府不僅在政治領導上為企業把牢定盤星,在營商環境中打造好生態,還十分注重對民營企業家的尊重和禮遇。

  據浙江省委常委、溫州市委書記陳偉俊介紹,溫州旗幟鮮明加強政治引領,在全國率先成立民營企業家“新時代講習團”,不斷向廣大企業家傳遞信心和力量;大力倡導弘揚企業家精神,率全國之先通過法定程式把每年11月1日設為“溫州民營企業家節”,創辦溫州民營經濟學院等;全面開展“三服務”和“萬名幹部進萬企”活動,幫助企業“跨冰山、翻高山、過火山”……

  據悉,在溫州政府146項責任清單中,直接與企業家健康成長的舉措就有25項。去年以來溫州對企業突出問題的化解率已達83%,梳理推出3290項“涉企免罰清單”……在整個溫州市樹立了對企業家“高看一眼、厚愛三分”的導向,讓企業家放心投資、專心創業、安心發展。

  引鳳歸巢 打造溫州人開放合作新平臺

  在國內外的經濟舞臺上,溫州籍商人都享有盛譽,以至於不少人在談論溫州時,會不自覺地把“成功商人”的標簽貼在溫州人身上。

  據陳偉俊介紹,近70萬溫州人在世界131個國家發展,有38萬活躍在“一帶一路”沿線57個國家;有175萬溫州人在全國各地創業,在268個城市建立溫州商會;註冊市場主體超100萬戶,相當於每9個溫州人就有一位經商辦企業,每26個人中就有一家企業。

  這樣的商脈資源優勢是其他地區難以企及的。如何引鳳歸巢,發揮人才優勢成為擺在溫州政府面前的一道考題。“世界溫州人家園”的建立則是溫州的一次成功探索。

  週二(9月3日)晚九點,位於溫州市中心的“世界溫州人家園”依然燈火通明,兩家商會正在16樓進行會談,而這樣的情形幾乎每天都在上演,這裡已然成為各地溫商各項交流活動的基地。

  “世界溫州人家園”佔地5萬平方米,是溫州政府專門打造的服務世界溫州人的重要載體。自去年10月啟動,這裡已經成為溫州企業家們的精神家園、情感地標,甚至總部回歸的示範平臺。

  自2018年底溫州市實施“鳥巢計劃”,溫州籍企業家回鄉已是常態。截至目前,已有天津、深圳、海南、山東等溫州商會及全國新生代溫商回溫舉辦大型會議、進行回鄉投資考察活動,帶動總額85億元的16個項目落地溫州,落實8個總投資1640萬元的公益項目回歸,極大帶動了溫州的經濟發展和人才交流。

  持續發力 民營經濟“模範生”為全國先行

  2018年8月,溫州市正式獲批創建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

  所謂“兩個健康”是指“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溫州悉心感悟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始終牢記“續寫創新史”的諄諄教誨,接過了先行示範的重任。

  近一年來,溫州經濟呈現持續向上向好的態勢,民營企業發展不斷向高品質發展邁進。

  2019年上半年溫州市GDP增長8.2%,居浙江省第二,分別高於全國和全省1.9和1.1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單位納稅總額達461.3億元,增長11.9%,佔全市稅收收入比重達88.6%,比去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

  人才方面,去年溫州新增領軍人才、博士、碩士、本科生均增長60%以上,2019年上半年新認定省科技型中小企業1208家,增長67.1%。

  當前,溫州正在高起點上推進環大羅山科創走廊建設,新引進國科大、浙大、復旦、北航溫州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級創新平臺。國家北斗産業基地、國家物流綜合資訊服務平臺、交通安全應急資訊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溫州分實驗室等紛紛落地溫州,阿里巴巴、中國谷眼、中國電子資訊港等一批標誌性項目加快推進。

  受益於改革開放政策,依靠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勤奮,溫州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延續著民營經濟的傳奇。

  如果説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是“456789”——即以40%的資源佔有量,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産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以及90%以上的企業數量和新增就業。那麼溫州則是“9999”——民營企業數量佔全市企業的99.5%、對GDP貢獻超90%、從業人員佔人口92.9%、貢獻稅收佔90%。

  浙江省委常委、溫州市委書記陳偉俊告訴記者:“溫州模式最大的特色就是堅持群眾主體地位,弘揚群眾首創精神。溫州模式最大成功就是把溫州人自身變成最具競爭力的資源。”

[責任編輯:李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