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不吐不快┃事實與真相面前,別再講“笑話”

2019-09-06 17:15: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王 平

  在事實真相面前,蒼白無力的唱衰中國論調總會“不攻自破”。

  中美經貿摩擦持續一年多,中國經濟表現出了足夠的韌性、巨大的潛力和蓬勃的活力。對於美方的出爾反爾、極限施壓,中國企業和百姓早已習以為常,認識越來越客觀、理性和全面,心態越來越穩,應對也越來越從容。這無疑給了一些大肆誣稱在中美經貿摩擦壓力下,“中國經濟正在崩潰”“外資紛紛撤離中國”的美方人士一記響亮的耳光,也讓國內極少數人的“恐美”“崇美”“媚美”心理和言論成為笑話。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不是一個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中美貿易摩擦,根本擋不住中國發展的腳步。回望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發展歷經風雨,不乏各種唱衰的論調。但最終,中國交出了一份份令世界驚艷的發展答卷,讓不看好中國的人重新認知中國。同樣,這一年多來,在堅決反制美方貿易霸淩的同時,中國經濟社會保持平穩有序發展,用韌勁和活力回擊了各種唱衰論調。近期發佈的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顯示出中國經濟總體平穩、經濟高品質發展取得新進展的良好態勢,為世界經濟注入信心因素。正如有國際輿論評價:“中國經濟數據與市場預期相符,全球市場因此得到提振。”

  每一朵浪花,都在見證大海的澎湃。只要有機會近距離接觸普通中國人的生活,就會直觀感受到中國經濟的勃勃生機。刷臉支付、智慧家居、無人駕駛……一項項創新成果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智利的櫻桃、俄羅斯的伏特加、奧地利的巧克力……中國人的“購物車”,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了拉動力;從千里一日往返的高鐵,到半小時到貨的快遞,再到半秒下載一部電影的5G,不斷提升的“中國速度”刷新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無需專業的分析,從中國人民的“衣食住行”表現出來的活力,便不難看出,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孰是孰非,顯而易見。這個擁有近14億人口、9億勞動力、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技能的人才資源、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1億多戶市場主體,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見或不見,就在那裏。事實已經並將繼續證明,保持定力辦好自己的事,無論外部風雲如何變幻,都打亂不了中國發展的節奏,都阻擋不住中國長期向好的發展大勢。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