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談生豬生産和供應形勢——“老百姓碗裏不會缺肉”
最近一段時間,豬肉價格持續高位運作,受到各方關注。當前,生豬生産和供應形勢如何?非洲豬瘟防控情況怎樣?養殖場戶面臨哪些困難?將採取哪些措施穩定生豬生産?針對以上熱點問題,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接受了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的獨家專訪。
春節前豬價仍將高位運作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有關負責人分析,從去年下半年以來的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下降情況判斷,今年豬肉産量可能會出現明顯減産,市場供需存在一定缺口,春節前生豬價格仍將高位運作,預計明年生豬生産將逐步恢復,生豬價格將逐步回落。從肉類總體供應看,考慮到替代品生産發展較快、進口增加、豬肉消費下降等因素,今年肉類供應是有保障的,老百姓碗裏不會缺肉。
該負責人解釋,之所以説供應有保障,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豬肉替代品生産增勢明顯。據監測,上半年雞肉産量增長13.5%,水禽增加更快,牛羊肉生産週期長,但也有所增加;二是豬肉進口增加。上半年豬肉進口81.9萬噸,增長26.4%,預計後期豬肉進口還有增加餘地;三是豬肉消費需求下降。非洲豬瘟疫情發生以來,豬肉消費也受到了抑制。據監測,1月至6月,集貿市場豬肉消費量同比下降12%。雖然下半年進入消費旺季,但豬肉價格上漲也會對消費産生進一步抑制,預計全年豬肉需求量減少約10%。
除以上因素外,農業農村部市場與資訊化司有關負責人還表示,部分屠宰企業凍豬肉庫存量較高,進口鮮冷凍豬肉快速增長,再加上中央和地方儲備調節能力增強,都有利於促進中秋、國慶期間豬肉市場均衡供應,消費者不必擔心“買不到肉”。
非洲豬瘟防控成效明顯
自去年8月份我國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以來,各地各有關部門有力推進非洲豬瘟防控,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已及時處置非洲豬瘟疫情153起,撲殺生豬119萬頭。今年以來,疫情發生勢頭明顯減緩,除4月份外,其他月度新發疫情均保持在個位數。除雲南、四川、湖北外,目前全國其他省份的疫區已全部按規定解除封鎖,生豬生産和運銷秩序逐步恢復。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意見》後,防控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各地全面禁止直接使用餐廚廢棄物喂豬,實行生豬運輸車輛備案,嚴格進行車輛清洗消毒,落實屠宰環節非洲豬瘟自檢和駐場官方獸醫制度。各地加強區域聯防聯控,中南區試點已取得實質性進展,初步探索出了分區防控的運作模式和工作機制。
隨著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加強,生豬養殖、販運、屠宰等防疫主體生物安全意識顯著增強,防控責任有效落實,清洗消毒、隔離檢疫等防控措施和手段不斷加強。防控技術支撐也不斷加強。強化診斷試劑和疫苗研發,目前已篩選出兩批34種快速檢測試劑,疫苗研發也取得階段性進展。
雙重因素助推豬價上漲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資訊化司有關負責人分析,豬價上漲主要是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生豬産能下降較多所致。按照生豬生産規律,母豬從懷孕到産仔需近4個月,仔豬出生到育肥豬出欄約需6個月。去年10月份開始的生豬基礎産能大幅下降,導致從今年六七月份開始,生豬市場供應明顯減少,價格加快上漲。7月份,400個監測縣生豬存欄環比減9.4%,同比降32.2%,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1730.34萬頭,環比減1.6%,同比降11.3%。此外,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後,生豬養殖防疫有關成本的增加也助推了豬價上漲。
綜合歷史數據,我國生豬價格波動具有較為明顯週期性特徵,豬價從低點上漲至高位,再回落至低點,一般需要三五年時間。本輪生豬價格于2018年5月份跌至週期低點後,步入新一輪上漲通道,之後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生豬産能下降明顯,豬價短暫調整後持續較快上漲。“應該説,這輪豬價上漲,是非洲豬瘟疫情與週期性因素疊加的結果,總體符合市場供求規律。”上述負責人表示。
養豬場戶面臨較大困難
“此前,生豬生産面臨較大困難。”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有關負責人坦言,這表現在“不敢養”“不讓養”“沒地養”“沒錢養”。
養豬場戶普遍信心不足,“不敢養”。非洲豬瘟病毒致死率高,養豬場戶普遍缺乏對這種新傳入病種的防控經驗,恐慌情緒較重。儘管近期生豬市場價格高位運作,養殖場戶補欄意願仍較差。據農業農村部7月26日至31日對400個縣11191戶養豬場戶開展的問卷調查,僅有32.3%的場戶年底前有意擴大規模。
一些地方政府發展養豬積極性不高,禁養限養“不讓養”。有的地方對新建養殖場用地基本不批、只拆不建,有的地方在養殖環保工作中“以禁代治”、對養豬場“一拆了之”,有的地方為降低非洲豬瘟疫情風險,鼓勵清欄空欄,禁止復養補欄。
發展規模養殖困難,“沒地養”。大多地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沒有納入畜禽養殖用地,養殖用地往往作為臨時用地,很難取得合法手續。隨著環保、疫病防控要求越來越高,一些養殖場的糞污處理設施、清洗消毒設施等面臨無地可建的困境。
前期養殖虧損,“沒錢養”。部分養豬場戶由於前期豬價過低,加上疫區豬群不能正常週轉,經濟損失嚴重,資金上出現極大困難,短時間內很難補欄復養。
生豬生産正加快恢復
8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穩定生豬生産和豬肉保供穩價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不敢養”“不讓養”“沒地養”“沒錢養”的癥結正在被打破。
眼下,農業部門正加快恢復生豬生産,一系列舉措接連出臺。穩定基礎産能,支援養殖場戶補欄增養,加強技術指導服務,優化種豬跨省調運檢疫程式。抓好非洲豬瘟防控,落實好現行有效防控措施,嚴肅查處瞞報、謊報、遲報、漏報行為,及時兌現非洲豬瘟強制撲殺補助資金。儘快將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規模養殖場臨時性生産補助、能繁母豬和育肥豬保險、養殖場戶貸款貼息等政策落實到位。
同時,農業部門還加強生豬生産情況的跟蹤監測、分析研判和預警,引導生産,穩定預期。積極推進生豬産業轉型升級。建立健全生豬養殖、疫病防控和流通三大體系,加快實現“運豬”向“運肉”轉變。同時,配合有關部門儘快糾正超出法律規定的禁養限養和用地問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
生豬生産加快恢復的一大基礎是養殖規模化水準在逐年提高。“農業部門把年出欄500頭以上的養豬場叫做規模豬場,規模化比重指這些豬場年出欄的生豬頭數佔全國總出欄量的比重。”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生豬養殖規模比重為49.1%,較2003年提高了38.5個百分點。2018年我國生豬養殖場戶約有2600萬戶,但主要以小散戶為主。其中,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場戶約18.7萬戶,年出欄1萬頭以上的大型養殖場戶約4000戶。
這位負責人表示,通過政策引導和生産扶持,預計明年生豬生産將逐步恢復,生豬價格將逐步回落。(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喬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