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在時代洪流中綻放青春光華

2019-09-02 18:26:00
來源:中國江蘇網
字號

  雲朵拂去了陽光的燥熱,全國大中小學陸續迎來開學。九月,學生們激揚青春、追逐理想,吹響奮鬥的號角。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黨立志於中華民族韆鞦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産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

  信仰是指引方向的燈塔,青少年的熱忱與行動離不開激發信仰、信念、信心的精神力量。“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于青少年而言,就是要鍛鑄理想信念、錘鍊高尚品格、掌握豐富知識,勇於擔當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葆有先進的思想理念和堅定的理想信念,把信仰之光傳遞下去,才能創“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的使命,實現“中國少年,與國無疆”的期許。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在厚重的青春底色之上,廣大青少年須立鴻鵠志、做奮鬥者。1921年,出席黨的一大的13位代表,平均年齡只有28歲,最小的還不滿20歲。如今,青春在各行各業綻放光彩:無畏前行的快遞界“獨臂小哥”劉文玉;駕“鯤鵬”替戰友飛翔,替戰友盡孝的飛行員馮瑋;面對傷病卻依舊執著夢想、勇於承擔責任的女排姑娘惠若琪;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展現大國風采的“金牌講解員”韓笑……作為整個社會力量中的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青少年用奮鬥作槳、以進取為帆,才能在人生舞臺上書寫絢麗的“人生華章”。

  學生時代,並不僅僅是人生的一個時期,更是一種姿態。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是作為學生應有的狀態。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感受英雄事跡,培育道德情操;擁抱未知世界,不斷擴充知識庫的門類和邊界,提升多維度的競爭力;面對挑戰能迎難而上,面對質疑能不忘初心,在困境中能激揚青春風采、播撒青春氣質。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説》裏比喻:“少年之人如朝陽、如乳虎、如春前之草、如長江之初發源。”青少年們要利用好寶貴的學生時期,堅定信心踏實前進,心無旁騖永不言棄,為有限生命創造無限可能。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於砥礪奮鬥、練就過硬本領、錘鍊品德修為,在積極投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事業中成就不凡人生。

  廣大學生是社會進步的“生力軍”。每一位青少年,應當積極把個人夢匯入實現中國夢的洪流之中,努力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延)

[責任編輯:劉洪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