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開學第一課,讓我們重溫習近平提到的“愛國三問”

2019-09-02 11:33:00
來源:學習小組
字號

  【學習小組】

  今晚8點,《開學第一課》如期和各位組員見面。節目以“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為主題,打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曆史長卷,通過講述那些與五星紅旗緊緊相連的高光時刻與動人故事,帶來一堂恰逢其時的“開學第一課”。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各位組員一定也被盛大的活動預告刷屏了。在此時進行關於愛國主義的“開學第一課”,可謂恰逢其時。

  在烽火硝煙的年代,無數烈士將自己的生命獻給了國家,而在和平年代,中國發展並非一帆風順。面對國內外複雜局勢,尤其是近期香港的亂象,更讓我們深覺在青年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

  習近平一直重視青年的愛國主義教育。他曾強調: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黨立志於中華民族韆鞦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産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

  今年1月,習近平在天津考察調研時,來到南開大學,特別提到張伯苓老校長有“三問”——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這既是歷史之問,也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我們就要把這個事情做好。”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不只是建校100週年的南開大學,還有成立70週年的新中國,都需要將這“愛國三問”一代一代問下去,答下去。

  所以愛國主義,理應是今年開學第一課最好的主題。

  如果組員們即將邁入新學期在內的人生新階段,不妨來聽聽習近平關於愛國主義的“開學第一課”。

  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

  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餘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

  ——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

  孫中山先生説,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麼樣愛國”。對於青年來説,愛國無疑是最基本素養。

  “廣大家庭都要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習近平對國家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在幼年時就受到家庭環境的熏陶。

  習近平在自述《我的文學情緣》中透露,自己五六歲時,母親在中央黨校工作,路上有一家新華書店。“我偷懶不想走路,母親就背著我,到那兒買岳飛的小人書。”買回來之後,母親就給習近平講精忠報國、岳母刺字的故事。  “我説,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親説,是疼,但心裏銘記住了。”“精忠報國”四個字,習近平從那個時候一直記到現在,成為他一生追求的目標。

  所以他一直勉勵年輕人,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從一開始就要樹立報國之志。

  “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2013年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團支部全體同學的回信中這樣寫道。

  經受鍛鍊,增長才幹

  要不怕困難、攻堅克難,勇於到條件艱苦的基層、國家建設的一線、項目攻關的前沿,經受鍛鍊,增長才幹。

  ——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

  青年擁有愛國之情是不夠的,更多的還是要用自己的實踐和奉獻,為人民多做一些實事。

  1985年,習近平結識了當時是廈門大學學生的張宏樑。習近平帶他去地處廈門海防最前線的何厝村調研,指導他去正定進行旅遊經濟學的社會實踐,甚至親自修改了他的關於正定土地集約化的畢業論文,還給他講自己在梁家河當知青時冬天起糞的經歷。

  張宏樑畢業回石家莊的前一天晚上,去跟習近平道別。習近平對他説:“你工作後一定要走訪基層工作,不能總待在上級機關,不要把基層當大車店,至少要踏踏實實幹上兩三年,一個事情踏踏實實幹上幾年才有可能出成果。”  他還在張宏樑的畢業紀念冊上寫下了“志存高遠,行循自然”八個字。他説:“這八個字,你要好好體會,立志的同時,要務實、要實幹。”

  新中國成立之後,也有很多青年克服種種困難,將自己所學,變成祖國實際的改變。

  錢學森克服重重困難回國的故事,各位組員都耳熟能詳。他寄出過一封寫在煙盒上的“求救信”,信件轉交給周恩來後,經過多方努力才讓他結束了5年的軟禁。由於錢學森的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研發至少向前推進了20年!2011年,習近平就參觀過在國家博物館舉辦的“人民科學家錢學森”事跡展覽,並在展品前不時駐足,仔細詢問。

  2009年,著名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也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2017年1月8日,黃大年不幸因病去世,年僅58歲。他的愛國事跡也感動了習近平,習近平號召學習他“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

  聽黨話、跟黨走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聽黨話、跟黨走,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不斷奉獻祖國、奉獻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輩子的頑強奮鬥來體現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心中高高飄揚!

  ——2019年4月30日,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週年,也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這期間,也正是無數的中國青年,滿懷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積極投身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事業,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祖國和人民。

  革命時期,烈士趙一曼有一封寫給孩子的遺書,至今讀來仍然感人至深。她寫道:“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建設時期,為人民服務的楷模雷鋒,以“釘子”精神擠時間刻苦學習黨的理論著作和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以甘當“螺絲釘”的精神,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

  改革開放之後的1981年,北大學子在燕園一起喊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響亮口號,迅速成為那個時代的最強音。

  新時代的“時代楷模”黃文秀,生前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宣傳部幹部。她帶領88戶418名貧困群眾脫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在黃文秀的入黨申請書中有這麼一句話:“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他人、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做出貢獻。”這份入黨承諾,她一直沒忘記。2019年6月17日淩晨,她在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難,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

  聽黨話、跟黨走,青年就能明確自己踐行愛國主義的方向。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