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大學生漫漫討薪路誰來守護

2019-08-30 08:21: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這個暑假,安徽蕪湖某高校二年級的學生錢文原本想靠做兼職賺點錢,經朋友介紹,他被安徽挽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挽墨教育”)聘請為蕪湖一個教學點的“副校長”,但課程結束,自己應得的工資只拿到了一半,另外2000多元遲遲沒有發放。

  這樣的情況不止發生在錢文一個大學生身上。

  錢文所在的教學分點,如果按照簽訂的協議,應發放的工資為11352元,他與同事4人實際只領到5500元。另一位來自巢湖教學點的“校長”陳陽(化名)表示,該教學點應發放的工資為16752元,實際只發了9330元。一位“教師”提供的表格顯示,很多教學點都被拖欠了數額不等的工資。

  據了解,挽墨教育是高校畢業生張某的創業項目。8月中上旬,他被眾多兼職學生指責拖欠工資。

  暑假是此類事件的高發時段,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近日對此展開調查發現,在“被欠薪”的學生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剛收到錄取通知的準大學生和大學低年級學生,他們有人想通過兼職賺錢,有人想要鍛鍊自己的能力,卻沒想到第一次踏入社會就遭遇“成長困惑”。

  在這背後,由於這些學生來自不同城市,法律意識較為淡薄,維權進展緩慢。截至8月28日晚記者了解的情況,依然有部分學生“討薪無門”。

  辛辛苦苦做兼職卻遭遇“欠薪”

  “今年4月,張某開始帶領團隊在安徽的合肥、蕪湖、宣城等城市招聘老師。4月底,在合肥對每個點的正、副校長進行培訓。”錢文介紹,正、副校長和授課老師大多是在校大學生。

  他回憶,當時大概有100多人參加培訓,培訓的內容大致是“介紹該項目多麼成功,能掙很多錢,以及如何招生”。校長的職責和普通授課“老師”沒有太大差別,只是多了一些管理工作。錢文所在的教學點,加上正、副校長,“老師”共計5人。

  此外,被欠薪學生提供的一張“副校長”聘用協議顯示,在招生期,工資為50元到200元一天不等。課時費方面,小學、初中課程每節課15元,高中課程每節課18元。

  宣城某教學點的老師江飛(化名)表示,他今年剛高三畢業,也是經過朋友介紹加入挽墨教育,但沒有簽勞務協議。

  “校長、副校長和公司簽了協議,但並不是所有的‘老師’都簽了教師聘用協議。我們區域的負責人和校長聊天時,只是口頭答應了‘老師’的工資,不低於2000元。”江飛介紹,他所在的教學點有5個“老師”,3個是剛高考完的學生。

  據了解,上述兩位同學所在教學點分別招收了30名學生,多是小學生、初中生,教授的科目為語數外。收費標準為小學生每月600元到800元不等,初中生700元到950元不等。“學費是由各個點的副校長收取,開收據之後打到公司賬戶,實際上是打到了各個大區負責人的賬戶上。”錢文説。

  據錢文介紹,“按照簽訂的協議,授課時間為7月10日到8月10日,授課結束髮放工資。但8月10日以後,很多‘老師’和正、副校長並沒有拿到規定的工資金額。”

  記者了解到,7月下旬,挽墨教育在宣城市一些鄉鎮開辦的暑期輔導班存在違規辦學行為,被當地教體局等相關單位下達了《停辦整改通知書》,責令其停止非法辦學行為。

  據部分學生介紹,張某並沒有給出拖欠工資的具體原因。學生們在微博上進行爆料,張某等人還曾私信這些學生,要求他們刪除微博。

  教學點上風波不斷

  8月14日上午,一名自稱是挽墨教育負責人的網友,在微博上發聲回應:“有一波人主動離職不幹了,給我們造成了重大損失,導致教學點被迫撤點,我們賠了物料費和房租費。”

  對於該説法,安慶某教學點的校長柳國奧(化名)並不認同。“我所在教學點的房租拖欠、物料得不到及時供應,導致我們協調多次,沒辦法進行工作。因招生成績不太理想,公司就要求我們撤了”。

  陳陽也表示,“兼職老師們沒有主動撤掉教學點的,都是公司讓撤掉的。”

  該微博還指稱“教學點私自挪用學費”。對此,陳陽提供了他先後5次給張某微信轉賬的截圖和教學點的日常開支記錄。

  陳陽介紹,扣除開支以外的學費都全部上繳給公司了,“(公司)除了給我們提供了6000元所謂的廣告宣傳費以外,只提供了900元的房租定金,教學點需要的其他東西都是我自己出錢購買的,50元以上的支出需地區負責人同意”。

  記錄顯示,陳陽的日常開支都得到了地區負責人的批准,而這些支出都來源於收取的學費。

  陳陽的説法也得到了錢文的印證。“張某説我們隨意花學費,我們絕對沒有,每一筆花費都有明細。”

  此外,巢湖地區的一個教學點負責人邱珍(化名)向記者反映了教學點因為沒有按約定上完課程,遭遇家長退費的事情。“按規定8月10日結課,我們只上到7月26日就停課了。其間,因為教學點沒有辦學資質,還被勒令停學兩天。我們給出的理由是:天氣太熱了,放兩三天假”。

  7月29日之後,該教學點張貼了停學通知,“在貼通知之前,教學點已經撤了,所有教學設施都搬走了。”邱珍回憶,因沒有上完全部課程,家長們找她退學費,但她此時已經聯繫不上公司。

  此後,邱珍和學生家長們一起去當地派出所,但此事“涉案金額過小,達不到立案標準”。

  邱珍向記者展示了教學點的學費收取情況。18個學生共繳費17540元,原計劃上課23天,實際只上了11天,如果要退學費的話至少要退一半。

  讓她苦惱的是,“家長們聯繫不上公司負責人,所以只能找我。公司不出面解釋,這對我在當地的名譽也造成不好的影響”。

  創業者回應:“很多東西摸著石頭過河”

  據了解,近段時間來,挽墨教育招聘的授課“老師”集中建了“討薪群”“維權群”。

  “8月15日,區域負責人給我們補了一部分工資。一部分人沒有和公司簽訂紙質協議,‘討薪’更有難度。還有一些人不打算繼續要錢了。”錢文説。

  “據我了解,8月中上旬,宣城地區沒拿到承諾工資數額的‘老師’就有50多人。”宣城某教學點的一位負責人表示,8月中旬,公司按照他們的標準給自己所在教學點補發了工資。

  採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有一部分“老師”只是得到了區域負責人或教學點負責人關於工資的口頭承諾,並未簽任何協議。目前,還有“老師”表示,只拿到了一部分工資。

  記者梳理髮現,在校大學生和教育培訓機構簽訂協議,成為教學點的負責人、承包者或者兼職教師的情況屢見不鮮,也有不少人都遇到了被剋扣工資的情況。當他們遇到公司不守信或被侵權時,往往維權無門,甚至還會被威脅。有時,因為涉案金額達不到立案標準,他們只好“忍氣吞聲”,不再繼續追究。

  據安徽當地媒體報道,今年暑假,大三學生小遠(化名)與安徽拾得教育諮詢有限公司簽了“勞動合同書”,成了“夢想合夥人”,並明確規定了投資與分紅方式。

  他今年暑假“承包”購買了7個教學點,一個點投資3500元,自己“業績”做得挺好,也上繳了學費,但公司卻沒按照要求付教師工資,自己只好貼錢發工資、付租金、買物料,十分無奈。

  另一家教育培訓機構某教學點負責人小星(化名)也遭遇了類似情況。他在兼職QQ群裏看到招聘資訊,便與“百躍教育暑期素質培訓中心”簽了聘用協議,負責教學點各項事務。後來,他不僅沒有分到教學點的既定利潤分成,連自己去上課的課時費也沒拿到,公司對此也沒有明確解釋。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查詢發現,安徽挽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註冊成立於2018年10月16日,註冊資本為500萬元,公司法人為張某。記者調查還顯示,該機構並未在教育部門備案。

  8月28日晚,記者聯繫上了張某。

  “我們在8月11日就將工資通過各區域負責人發下去了。有一部分‘老師’覺得拿到手的工資和他們的預期有差距,還有一部分人是主動離職不幹,給公司帶來了損失,按照協議,主動違約應該賠償公司的損失。”張某表示。

  “公司有自己的工資核算方式和考核、獎懲制度。”他告訴記者,自己不直接聯繫各授課點的“老師”,出現問題,可能是區域負責人沒説清楚工資是怎麼計算的,也有可能是有些事溝通不到位,自己公司管理機制也有問題,不太成熟。

  張某承認,“這段時間,一直都在回應和解決問題,如果學生們還有問題疑惑,可以直接通過電話、微信進行溝通,自己將積極配合解決”。對於公司教育培訓資質的問題,他表示,“很多東西都還是摸著石頭過河,自己正在上海打工,也很不容易”。

  “艱辛維權背後的深刻一課”

  對於此類學生暑期兼職中的困境,安徽申騰律師事務所律師王遠芳認為,學生兼職時和培訓機構簽訂的聘用協議,屬於勞務協議,如發生糾紛,可以定性為勞務糾紛。學生遇到糾紛,一方面可以去公安部門報案;另一方面,如果因金額問題無法立案,可以集中去公司所在地的勞動局、市場監管局投訴,也可以民事起訴。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學生去兼職工作時,需要和用人單位簽協議,明確待遇、權利、責任,這是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依據。

  “很多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把兼職教師當作鍛鍊自身、賺取生活費的平臺,但一定要提前了解、掌握有關實習、就業的法律法規,不要寄望一夜暴富,從而受到蠱惑,輕信他人,甚至去做涉嫌違法犯罪的項目。”熊丙奇認為,對於市面上各種各樣的教育培訓機構,相關部門應當加強監管,要求機構必須有合法資質,依法經營。

  “此類事件也給一些剛剛高三畢業的‘準大學生’上了一課。”熊丙奇覺得,類似事件的發生,有部分原因在於部分高中和大學沒有對學生進行系統、充分的生涯規劃教育,忽視了教育學生認識環境、認識自我,學校應引導他們學會自主管理和職業規劃。

  “建議學生群體擦亮眼睛,儘量選擇正規有資質的企業開展兼職或短期工作。”安徽省律師協會未成年人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姚煒耀指出,有些企業可能利用資訊不對稱,以及學生群體相對單純和缺乏維權意識等特點,侵害學生合法權益。

  “學生要多留意,妥善保管各類協議、企業基本資訊、報酬發放記錄、工作衣服和證件等材料。”他表示,學生群體如遇到被侵權或其他法律糾紛,可向當地12355青少年權益保護熱線求助。工商、勞動、公安等部門應加強監管力度,對以學生為侵害目標的違法違規企業,採取零容忍態度,切實保障青少年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此外,很多教育機構的創業者本身就是在校大學生或剛畢業的大學生。對此,姚煒耀表示,大學生創業應得到鼓勵,但一些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對勞動人事相關知識及用工風險不了解,這往往會給自身帶來諸多法律風險。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