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五位“改革先鋒”和“時代楷模”暢談國家發展

2019-08-29 13:22: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新華社北京8月28日電 (記者王優玲)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28日上午,中央宣傳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聯合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系列論壇第三場活動,邀請5位“改革先鋒”和“時代楷模”,結合個人故事,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相關領域發展成就座談宣講,並與網民開展線上交流。

  榜樣的力量在此匯聚,正能量的傳遞遍地開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無數共産黨員堅守在基層工作第一線,奮戰在平凡而偉大的工作崗位上,他們服務群眾、甘當公僕、為黨工作、對黨忠誠,以點滴之功匯聚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壯大的滄桑巨變。論壇上,5位“改革先鋒”和“時代楷模”向現場觀眾和廣大網民飽含深情地講述了各自發人深省、鼓舞人心的事跡。

  從上任第二天接到催繳村集體欠款的傳票,到實現幼有早育、學有優教、勞有多得、病有良醫、老有逸養、住有宜居、弱有幫扶的目標,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傳喜回顧了擔任基層黨組織書記20年來,用“創業、創新、發展”的思路帶領全村村民打造農村産業,發展農業經濟的歷程。“聽黨的話,跟黨走”“不忘初心,不斷前進”,他表示,未來將繼續團結帶領父老鄉親們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再創新業績,再續新篇章。

  31年,調解矛盾問題2000多個——重慶江北區觀音橋街道“老馬工作室”負責人馬善祥始終奮鬥在群眾調解工作第一線。他講述了自己接待群眾、服務群眾、處理信訪、化解矛盾,為群眾排憂解難,宣傳黨的思想傳播正能量的故事。“做群眾工作絕不只是單一的責任。”馬善祥説,“既要服務群眾,也要引導教育提高群眾,既要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也要解決群眾的思想問題,既要讓群眾增強物質上的獲得感,也要讓群眾增強精神上的獲得感。我們在這方面做得越好,黨就越放心,人民就越滿意。”

  研製可摘取式刀閘,使變壓器保險搶修由45分鐘減少到8分鐘;製作“三防涼帽”,保證鳥兒、設備兩相安;開發帶電作業機器人……“愛琢磨,愛鼓搗”的國網天津電力濱海供電分公司運維檢修部搶修班班長張黎明回顧自己從一名巡線工成長為一名藍領專家的歷程。“在開展創新的實踐中,我感到發自內心的快樂,儘管我們的工作普通而平凡,但這些小小的積累,同樣是國家走向繁榮和強大的一部分。”他説,能和千千萬萬的勞動者趕上這個重視創新、尊重創新的偉大時代,深感幸運。他表示,未來將繼續誠實勞動、創新創造,為偉大祖國的光明未來奮鬥不息。

  30年郵路寂寞與艱辛,30年雪線奉獻與堅守,30年執著承載愛與信任。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四川省甘孜縣分公司長途郵車駕駛員其美多吉講述了自己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一條往返1208公里、平均海拔高於3500米的雪線郵路上運送郵件的事跡。“雪線郵路是我一生的路。”其美多吉説,30年來,從郵車和郵件上看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郵車和郵件,是鄉親們的期盼和藏區發展的希望,是偉大中國夢實實在在的成果。

  “吃祖宗飯,斷子孫路不是能耐,能夠還祖宗賬,留子孫糧才是本事。”從昔日風沙瀰漫、草木稀疏,到今日綠水青山,林場森林資源總價值達200多億元,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黨委書記、場長劉海瑩回顧了塞罕壩幾代共産黨員堅韌不拔、無私奉獻的造林壯舉。他説,塞罕壩的這片綠水青山,已經成為真正的金山銀山。中國夢,需要更多的“中國綠”,塞罕壩“先鋒樹”將牢記重托,不負使命,把塞罕壩精神發揚光大,在綠色發展的新征途上,當好先鋒樹,再創新輝煌。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系列論壇共六場活動,由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負責承辦,目前已舉行三場,其餘活動將於9月4日、9月17日、9月19日分別舉行。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29日 02 版)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