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習近平心中的“城”

2019-08-28 09:48: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8月21日下午,在甘肅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蘭州,前往黃河治理蘭鐵泵站項目點考察。昔日的泵站,如今為保護生態而廢棄,經過改造成為市民休閒好去處。習近平強調,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讓群眾過得更幸福。

  △習近平8月21日來到甘肅省蘭州市,前往黃河治理蘭鐵泵站項目點,了解黃河治理和保護、堤壩加固防洪工程建設等情況。

  城市建設關乎城市形象,更關係到群眾的生活品質。對於城市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宜居城市怎麼建?一起來看習近平心中的“城”。

  城市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

  2014年2月,習近平考察古都北京,第一站選擇在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在他看來,考察一個城市首先要看規劃,“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

  規劃先行的理念一直貫穿于總書記的思路中。2017年2月,習近平考察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和大運河森林公園後指出,北京城市規劃要深入思考“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個問題,不斷朝著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目標前進

  2018年11月,在上海考察時,習近平來到上海中心大廈119層觀光廳。東方明珠、環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廈、楊浦大橋、世博園區……一處處經典建築鋪展成一幅壯美長卷。他強調,上海要借鑒世界大城市發展經驗,著力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2018年11月,習近平到上海中心大廈考察。

  好的城市規劃應該怎麼制定?2013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

  ——要保持連續性,不能政府一換屆、規劃就換屆。

  ——要多聽取群眾意見、尊重專家意見。

  ——要實事求是確定城市定位,科學規劃和務實行動,避免走彎路;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要融入現代元素,更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要融入讓群眾生活更舒適的理念,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中。

  城市建設:核心是人

  習近平曾指出:“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滿意不滿意,生活方便不方便,城市管理和服務狀況是重要評判標準。”在習近平的謀劃中,這一理念貫穿始終。

  2014年2月,習近平在北京考察時強調,首都規劃務必堅持以人為本。2017年2月24日,習近平主持召開北京城市規劃建設和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座談會,再次強調,城市規劃建設做得好不好,最終要用人民群眾滿意度來衡量。要以北京市民最關心的問題為導向,以解決人口過多、交通擁堵、房價高漲、大氣污染等問題為突破口,提出解決問題的綜合方略,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為防治各類“城市病”,習近平開出了“藥方”:

  ——治理環境污染。他強調“要加大大氣污染治理力度,聚焦重點領域,嚴格指標考核,加強環境執法監管,認真進行責任追究”。

  ——治理交通擁堵。他強調“要把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放在城市發展的重要位置,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綜合交通體系”。

  ——解決住房問題。他指出“人民群眾對實現住有所居充滿期待,我們必須下更大決心、花更大氣力解決好住房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創建美好環境。他提出“要珍愛我們生活的環境,節約資源,杜絕浪費,從源頭上減少垃圾,使我們的城市更加清潔,更加美麗、更加文明”。

  曾有人給習近平建議,應多給城市留點“沒用的地方”,習近平説:“我想就是應多留點綠地和空間給老百姓。”他還強調,持續推進森林城市、森林鄉村建設,著力改善人居環境。2017年以來,北京市在主城區先後建成了城市森林近30處。

  △廣陽谷是北京市建成的第一片城市森林,與天安門直線距離只有3公里。

  城市管理和治理:像繡花般精細

  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對於城市治理,習近平多次用到“繡花”這個比喻。

  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就指出,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 要持續用力,不斷深化,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增強社會發展活力。

  2018年11月6日,習近平來到上海浦東新區城市運作綜合管理中心,通過大螢幕了解上海城市精細化管理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運營情況。習近平強調,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化上下功夫。既要善於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智慧化,又要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細化水準,繡出城市的品質品牌。

  △2018年11月6日下午,習近平在上海浦東新區城市運作綜合管理中心了解上海城市精細化管理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運營情況。

  城市發展:留下記憶 記住鄉愁

  2002年4月,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為《福州古厝》一書作序。他在序中寫道:“現在許多城市在開發建設中,毀掉許多古建築,搬來許多洋建築,城市逐漸失去個性。在城市建設開發時,應注意吸收傳統建築的語言,這有利於保持城市的個性。”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察看北京玉河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工作展覽和河堤遺址。他指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産。要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傳承歷史文脈,處理好城市改造開發和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利用的關係。

  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考察了廣州市荔灣區西關歷史文化街區永慶坊。他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築修繕保護情況。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彙報後,他指出,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2018年10月,習近平考察了廣州市荔灣區西關歷史文化街區永慶坊

  金盃銀盃不如百姓口碑,老百姓説好才是真的好,城市建設歸根到底是要為居住其中的居民服務。習近平總書記對城市建設的重要指示,為建設現代宜居之城提供了重要遵循。重視規劃、精細管理、留住記憶,這樣的城市才會更宜居。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