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70年 瞰四川丨雅安天全探秘“漁業+”模式 鬥魚主播下魚塘“鬥魚”

2019-08-27 23:29:00
來源:四川線上
字號
 

攝影 姜曦

四川線上消息(記者 鄧童童 攝影 華小峰)8月27日,“70年 瞰四川”——第三屆全國主流媒體航拍四川大型採訪團來到雅安天全縣生態冷水魚産業園,變身“漁農”,深度探秘魚子醬的生産加工工藝,及當地新農村建設引入的“漁業+”模式。提示:點擊圖片瀏覽高清大圖

天全縣生態冷水魚産業園位於天全縣思經鄉團結村,背靠青山綠水,風景秀麗。産業園養殖區內,90余口直徑15米的圓形養殖池中生活著海博瑞等主要魚子醬待加工種魚4類、約180萬斤,年可産魚子醬20余噸。

攝影 姜曦

魚子醬是世界三大頂級美食之一,被譽為“黑色的黃金”。一路從魚苗看到大魚,大家問題不斷:“這條魚有多大?”“養了多久?”“魚子醬為什麼那麼貴?”……産業園負責人一一解答。據介紹,大魚基本都養了近10年,相對時間較長,而魚子醬産量僅為魚重的10%,市面上一般10多元錢一克,“比白銀貴。”

養殖池中,兩名工作人員好不容易“控制”住一條100多斤的鱘魚,兩人合力“公主抱”著,幾分鐘不到,大魚便已掙脫,躍入水中,濺起巨大的水花。廣西新聞網攝影記者王希和鬥魚主播劉小七決定嘗試“抱魚”,他倆穿上防水服,小心翼翼下至養殖池,卻無從下手。“鱘魚又大,勁兒還足,看工作人員抱它,覺得不難。”劉小七苦笑:“實際上很難。”王希也覺得“又滑又沉,還無從使力,稍不注意手臂上還留了紅印子。”最終,在工作人員指導幫助下才勉強成功,但幾次抱住都不過幾秒,大魚又迅速躥回水中。

“我們這裡的魚子醬使用古法加工,只加鹽,其他什麼都不加,保留魚子最醇厚鮮味,可冷藏保存半年至8個月。”産業園負責人一面講解一面將採訪團帶至品鑒區,一碟碟“魚子醬+蘇打餅乾”經典搭配端出,大夥兒早已垂涎欲滴。

“魚子醬進嘴不要迅速嚼破。”産業園負責人科普:“要停留1秒,待鹹味散去,再用上顎頂破,每個人感受到的口感是不一樣的。”浙江線上記者施雄風體味到了“海的味道。”他讚嘆:“顆粒飽滿,口感很好。”雲南網記者劉暢卻覺得是“海苔味,入口即化。”

據了解,近年來天全縣依託水域資源優勢,在生態冷水魚産業園帶動下,發展冷水魚養殖專業合作社、家庭漁場、漁家樂等相關産業,通過“漁業+”模式,建設起生態農旅融合發展的鄉村休閒度假區,促進了區域産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量,成為一種新農村建設的範本。

“第一次見這麼大的鱘魚,感覺很震撼。從空中航拍産業園,看到密密麻麻、數量龐大的養殖池,更覺壯觀。”雲南網記者劉暢很認同“漁業+”模式的生態性,“一路走來都是綠水青山,産業本身來説從養殖到製作也是全天然的,再以如此大的産業撬動區域經濟發展,很讚。”

攝影 姜曦

攝影 姜曦

 

 

[責任編輯:全志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