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禮讚70年 :從一張白紙到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

2019-08-27 13:33:00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字號

  第一汽車製造廠製造出來的第一批38輛“解放牌”汽車,在1956年8月21日運到北京。這批汽車參加當年首都國慶節的檢閱和遊行。這是“解放牌”汽車停留在天安門廣場上,人們紛紛趕來參觀。(資料圖片)

  航拍塞罕壩林場。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種植基地。2017年12月5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宣佈,中國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得2017年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資料圖片)

  新中國剛成立,百廢待興。對當時狀況,毛澤東感慨:“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麵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但他又説:“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畫圖。”

  1950年4月,重工業部成立汽車工業籌備組。經過調查研究和反覆比較,中央財經委員會批准第一汽車製造廠在吉林長春興建。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車製造廠奠基典禮在長春西南孟家屯附近舉行。毛澤東親筆題寫的“第一汽車製造廠奠基紀念”漢白玉基石被安置在場地中心。

  這年9月6日,由華東野戰軍步兵99師改編的建築工程第五師,全建制分批奔赴長春參加建設。“像消滅所有敵人一樣消滅所有困難!”一汽廠總建築面積超過70萬平方米,建築工程共55項,其中包括鑄工、鍛工、車身壓制車間等10大車間。“三年建成一座汽車廠”,靠的是軍人會戰的速度與建設新中國的激情。

  “戰場上比軍功,在施工現場我們也有立功運動,大家都比誰幹得多!”13團103工區砼工班長雲光學説。鼓舞他們不斷超額完成任務的,是一張特殊的生産競賽表。“那會兒各工區開展立功運動,有一個‘天安門競賽表’光榮榜!誰立功了就能去天安門見毛主席!”

  1955年底,建設者們提前半年完成任務。1956年7月13日,在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嶄新的總裝線上,“解放”牌汽車試製成功,首批12輛汽車駛下裝配線。

  作為中國第一個大型汽車製造廠,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被譽為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它的建成投産,揭開了中國汽車製造工業的嶄新一頁,在一張白紙上畫出了中國汽車製造夢的起點。

  追求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中國共産黨帶領全國人民在富有無限可能的白紙上,描繪著社會主義建設的宏偉藍圖。

  陜西延安,地處黃土高原腹地,溝壑縱橫,條件艱苦,歷史上一直很貧困。直到上世紀70年代,這裡很多老百姓還是“靠天吃飯”。1978年,中央批准把延安地區的糧食徵購任務減少55%,並每年給延安無償援助5000萬元。改革開放後,延安發展加快,但由於自然條件惡劣、經濟基礎薄弱,到2014年底,仍有693個貧困村,7.62萬戶、20.52萬貧困人口。

  2015年2月,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召開,延安打響精準脫貧攻堅戰。

  李東東,延安安塞人,16歲出門打工,3年後在村裏第一個搞起蔬菜大棚。但之後的十幾年,父母、妻子、兒子相繼患病,生活艱難維持。

  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精準脫貧給了李東東家希望,妻子做手術,報銷90%的醫療費,政府送藥到府,患腦癱的大兒子被送到延安的特殊學校就讀,學費全免還有生活補助。

  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在幾乎人人會打腰鼓的安塞,發展文化旅遊産業帶動脫貧是個好辦法。遊客來延安旅遊,順道坐半小時車,就可以來安塞看腰鼓、聽陜北道情。

  李東東參加了勵志扶貧藝術團,演一場掙150元,一年能演幾十場。和他一樣,當地1000多名貧困群眾也參與演出。2018年,李東東打工收入4萬元,打腰鼓也收入了1萬多元。

  近4年來,中央和各級財政累計向延安投入扶貧資金62.5億元。精準推進産業扶貧、就業扶貧、生態扶貧等工程,選派1784名第一書記、1546個駐村工作隊、3.74萬名幹部進村入戶,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加快脫貧進度。

  2019年5月7日,延安告別絕對貧困,226萬老區人民開啟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

  “久困于窮,冀以小康。”這是中華民族千年追求的夢想,也是中國共産黨從成立起就扛在肩頭的責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農村已累計減貧8239萬人,年均減貧1373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末的10.2%下降到2018年末的1.7%,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品質很關鍵。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建設美麗中國,人民心嚮往之。

  2013年初,中國中東部出現4次大範圍霧霾天氣,140多萬平方公里、8億以上人口受到影響,北京1月霧霾天氣多達26天。

  就在這一年,中國發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多管齊下,用五年時間明顯改善空氣品質。北京市治理農村散煤、高排放機動車、城鄉接合部,2017年初用煤總量由2300萬噸壓減到1000萬噸以內,核心城區基本實現了“無煤化”,淘汰205萬輛老舊機動車,退出一般製造業和污染企業1341家,1300多個大工地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平原造林超過110萬畝。

  大氣污染是世界各國在高速發展時期都會遇到的嚴峻問題,解決起來也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開展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補齊環境品質短板。

  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生態環境部發佈的《中國空氣品質改善報告(2013—2018年)》顯示,2018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較2013年大幅增長,同時大氣污染物濃度大幅下降,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PM2.5年均濃度分別下降48%、39%、32%。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富裕起來的人民期盼天更藍、水更清。“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過程中,污染防治和環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關口。我們必須咬緊牙關,爬過這個坡,邁過這道坎。要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定力,不動搖、不鬆勁、不開口子。”今年3月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説。

  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黨和國家事業的歷史性變革,展現了中國共産黨的政治勇氣和責任擔當,增強了中國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推動中國社會發展達到之前從未企及的高度,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邁出堅實一步。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産黨的面貌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前路並非坦途,中國共産黨依然要帶領人民,繼續解難題、辦大事,不懈奮鬥,讓一個個目標從夢想變為現實,新的歷史由每一天書寫而成。(中國紀檢監察報記者 李志勇)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