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書展“明信片”| 上海這些區的高顏值書店 每一家都驚艷了時光

2019-08-20 08:36: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網上海8月16日電(吳愷)午後,一杯咖啡,享受在特色書店的閱讀時光;深夜,一盞明燈,點亮在繁忙都市的書香生活。在都市街巷裏的特色書店裏,看書、拍照、發呆、戀愛……全民閱讀已成為上海最美風景線。

   在2019上海書展如火如荼進行之際,新華網繪製了8張來自上海書展的“明信片”,探秘散落在街角處的特色書店,靜靜感受建築與閱讀相結合的美妙,細細品味這座都市的“建築可閱讀,街區可漫步,城市有溫度”。

   浦東新區:朵雲書院

   “這裡是上海離天空最近的書店,就是我想像中的天堂書店。”這是著名作家余華對位於“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52層的朵雲書院的感觸。

   這座“漂浮在雲端”的書店,以“山水、秘境”為設計理念,面積達2200平方米,圖書展示品種達16000種,其中外文圖書品種1100多種,3300余冊,另有中英文期刊100種。

   上海中心,全上海最接近雲的地方;朵雲書院,一間漂浮在雲端的書店;兩者相結合,讓讀者有了一個抬頭看雲、低頭看書的靜謐世界。新華網吳愷 繪製

   黃浦區:思南書局

   坐落于上海復興中路517號的歷史文化保護建築、愛過將領馮玉祥故居,如今已經成為了思南書局,這是對歷史建築的創造性保護和利用。

   掩映在梧桐濃蔭之中的這幢四層樓的上海老洋房,撲面而來的是濃濃的文藝氣息。一樓的近2500 種“文史哲藝”圖書充滿書架,二樓是與倫敦書評雜誌聯手打造的外文書籍閱讀空間,三樓四樓則是複合式閱讀空間,舉辦展覽和閱讀分享會。

   未來,思南書局將致力於成為 “面向讀者的市民公共書房”和“面向海內外作家學者的城市文化客廳”,將努力在內容格調和文化品質上保持“獨一無二”。新華網吳愷 繪製

   靜安區:作家書店

   這座棲身在巨鹿路上歷史文化建築中的“作家書店”是上海作協所在地,此前一直是滬上作家常聚常往的靜謐處所,如今,上海作協騰挪出建築臨街的一幢小樓,精心打造成為一家以文學圖書為主的主題書店。

   得天獨厚的上海作家書店擁有最寶貴的資源:2000余冊圖書中,不乏莫言、余華、畢飛宇、劉醒龍等著名作家的圖書籤名本。對於讀者而言,在這裡閱讀最大的驚喜,恐怕就是常常會邂逅作家和文壇大咖。新華網吳愷 繪製

   虹口區:建投書局

   坐落在北外灘、毗鄰浦江的建投書局常被讀者戲稱為書店中的“霍格沃茲”。“不止于書”的建投書局將整個書店打造成了十足的英倫學院風,強調保持一種神秘性和價值感。而建投書局上海浦江店公認的最有特色的區域便是圖書館大廳,挑高十四米左右的穹頂、直眺江景的玻璃幕墻、兩側高大的書架、古樸的閱覽桌和臺燈,烘托出了英式圖書館的氛圍。尤其是晚上,配上對岸陸家嘴的璀璨燈光,令每一個來到這裡的讀者都驚嘆不已。新華網吳愷 繪製

   徐匯區:鐘書閣徐匯店

   位於徐匯綠地繽紛城的鐘書閣徐匯店,主題是“石庫門”,建築元素被“化整為零”地排布在整個空間之內,營造出特有的上海風情。書店的入口被打造成石庫門的門廊造型,墻面則用新型材料模倣出石庫門的磚墻。緩緩步入其間,仿佛走過了時光隧道,回溯到上海灘最輝煌的時光。

   石庫門、老虎窗、灰色磚墻這些最具代表性的上海元素共同構建出移步換景的空間氛圍,讓來看書的顧客感受到光與影的交錯,時空在此刻幻化出迷人的藝術氣息。新華網吳愷 繪製

   楊浦區:同濟書店

   同濟書店位於楊浦區赤峰路2號,處於同濟大學四平校區東南角的一層,總面積約325平方米。目前店內涵蓋圖書4000余種,以設計類、藝術類、科技類和人文類圖書為主,總計約10000冊。

   作為大學校園面向社會、面向城市的一個窗口,同濟書店的另一重要定位和特色是推動大學精神、大學文化向社會的輻射,是學術資源、文化資源服務於社會的一個重要載體,能夠成為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好地服務社區、服務城市。新華網吳愷 繪製

   普陀區:大夏書店

   大夏書店是位於華東師大中山北路校區正門北側的一家校園書店,書店營業面積200余平方米,經營著1萬餘種圖書,兼營咖啡、文創産品。這座致力於為廣大讀者提供一處舒適、優雅閱讀場所的書店正在悄然成為滬上人文新地標。新華網吳愷 繪製

   嘉定區:嘉定區圖書館

   嘉定區圖書館為上海圖書館嘉定分館,位於裕民南路1288號,佔地面積2.26萬平方米,設計藏書60萬冊,閱覽坐席981個,建築沿襲江南書院風格,屋頂形似打開的書籍,將古樸風韻與現代氣質完美融合。

   該圖書館遠離鬧市,曾榮獲2013年“全球最佳公共圖書館”。圖書館主體建築兩面製造出環水效果,天氣晴好的時候,玻璃窗上映出雲與水;天陰的時候,則好像一副水墨畫,在雨中安安靜靜地待人欣賞。新華網吳愷 繪製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