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東麓的“紫色夢想”——來自寧夏“國家地理標誌産品保護區”的見聞
新華網北京8月19日電 題:賀蘭山東麓的“紫色夢想”——來自寧夏“國家地理標誌産品保護區”的見聞
新華網記者 郭奔勝 段世文 李函林
“在寧夏可以釀造出中國最好的葡萄酒。”這是《紐約時報》曾評選全球必去的46個最佳旅遊地時寧夏入選的理由。
賀蘭山東麓,曾經亙古貧瘠的荒石灘如今煥發著新生——生意盎然的葡萄苗染綠荒原,形成了一條百餘公里葡萄長廊,一幅壯美的生態發展畫卷鋪展開來。
一批批勤勞的葡萄酒拓荒者和追夢人先後來到這裡,用“綠色”謀劃未來,用匠心打造品牌,逐漸成為寧夏獨樹一幟的“紫色名片”。
賀蘭山東麓的葡萄酒追夢人
又到了賀蘭山東麓成片的釀酒葡萄大面積挂果、紫色和綠色交織輝映的時刻。
赴寧夏調研的一天上午,我們一行從銀川向西,沿著賀蘭山東麓的景觀公路一路行駛,一個個酒莊指示牌從眼前掠過,展現出這片土地上葡萄酒産業的勃勃生機。
記者慕名來到了這裡的其中一座酒莊——巴格斯莊園。酒莊“莊主”王彥輝身著一身端莊典雅的旗袍,帶領著我們走進她的葡萄酒莊園,也走進了她的內心世界。
徜徉在古典歐式建築風格的酒莊,道路兩旁綻放的玫瑰與茂盛的常青樹木相得益彰,優雅的古典弦樂縈繞四週,品味著醇香怡人的葡萄酒,在酒香馥鬱中傾聽“莊主”娓娓道來的“紫色夢想”。
步入酒莊,映入眼簾的是置於中央的標誌性建築——古羅馬酒神巴格斯像。王彥輝説:“葡萄酒具有浪漫和文化特質,以酒神之名命名酒莊,在賦予葡萄酒文化色彩的同時,帶著一份虔誠,用敬畏酒神之心去釀酒。”
選擇在這裡建造酒莊,王彥輝看中的是它獨特的自然稟賦和特有風土條件。賀蘭山東麓位於北緯37 至39 ,是世界上公認的釀酒葡萄種植的最佳種植帶。在這條緯線的西側,法國波爾多已享譽國際。而在這條緯線的東側,賀蘭山東麓土壤富含礦物質,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使這裡葡萄的香氣、色素、糖酸度表現優異,具備生産高端葡萄酒的基礎。
酒莊由地下酒窖、釀酒車間和金色音樂大廳組成。追尋著淡淡的葡萄酒香,記者一行首先來到距離地下6米深處的酒窖,數百個橡木桶整齊劃一地排列。酒莊副總經理王偉春介紹説,酒莊採用法國傳統釀酒工藝,所有葡萄酒都是用法國進口的橡木桶儲存、陳釀而成。“葡萄酒是有生命的,釀酒師每天定時給橡木桶中的葡萄酒播放古典高雅音樂,在優美的旋律中促進葡萄酒緩緩地發育、成熟、優化。”她説。
在釀酒車間不遠處的金色音樂大廳,還配有專業水準的管樂團和國標舞俱樂部。“歐洲酒莊美酒伴音樂翩翩起舞的浪漫場景曾經深深感染了我,從此下決心要把巴格斯酒莊打造成一座以音樂、舞蹈等文化藝術融合的葡萄莊園。”在王彥輝看來,作為生活品味的象徵,葡萄酒蘊藏了深厚的歷史內涵和高雅的文化氣質。將音樂、舞蹈與酒莊相結合,代表著一種文化交融,一種高雅的生活方式,一種追求浪漫美好的人生態度。
王彥輝一邊介紹,一邊拿出珍藏的葡萄酒來展示。瀰漫著香氣的葡萄酒紅釅深邃,輕酌一口,充斥著馥鬱圓潤的口感,有的甘甜,有的略酸,有的奇香,有的味苦。賀蘭山東麓産區特有風土條件,使葡萄酒在酸度、甜度、果香、單寧、酒精五大決定葡萄酒品質的因素上有著卓越表現和平衡協調,因此這裡可釀造出具有“甘潤平衡”典型東方風格的葡萄酒。
“將法國傳統釀酒技術和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産區的風土特色相融合,就是希望體現寧夏的風土與包容。”她的解釋豐富了品酒的感受,這或許就是葡萄酒的魅力所在:知而後品,識而後嘗。
自西漢起,絲綢之路的開拓者張騫從西方引進了葡萄品種,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出寧夏賀蘭山東麓世界優質葡萄酒産區。“甘潤平衡”是寧夏典型東方風格的葡萄酒的特徵,也印證了寧夏人把自古以來的開放包容精神,釀造進每一滴葡萄酒中。寧夏人面對葡萄酒這種“舶來品”,不是囫圇吞棗地接受,而是秉持開放包容的氣度,發揚創造與融合智慧,釀造出獨具賀蘭山東麓風土特色的葡萄酒。
這也正是“莊主”王彥輝的夢想。
是葡萄酒莊,也是“博物館”
從葡萄到葡萄酒,經歷了採摘、壓榨、發酵和陳釀,一步一個腳印終成佳釀。這個釀造過程也成為寧夏葡萄酒人夢想照進現實的真實寫照。
王彥輝對葡萄酒的熱愛,源於22年前的一次法國莊園之旅。1997年,當時的她還是一位服裝製造業的企業家。在法國葡萄酒莊度蜜月時,她被當地的葡萄酒與酒莊文化深深吸引。回到家鄉後,王彥輝在丈夫的鼓勵下承包了賀蘭山東麓的500畝土地,開啟了她的葡萄酒事業之旅。
創業初期,賀蘭山東麓的葡萄酒大都為中低端,老百姓對於高端莊園酒不甚了解。在不被大多數人看好的情況下,王彥輝堅信隨著人民生活水準提高,葡萄酒一定會融入日常生活。
做酒莊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堅持。“釀酒葡萄是一種多年生的經濟作物,從種植到第三年才能挂果,到第六年才能真正結出好葡萄、釀出好酒。”王彥輝説,優質葡萄酒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葡萄樹的樹齡,樹齡越長葡萄越好;二是來源於葡萄酒的陳釀,越陳釀酒越香。”
正因為此,一個好酒莊也如同一間好博物館,時間越久越彌足珍貴。
十多年的葡萄酒釀造與葡萄酒文化沉澱,已經使這裡成為葡萄酒愛好者的樂園。遊客們紛至遝來品嘗美酒,感受異域風情,開啟了寧夏葡萄酒釀造經營、生態建設和觀光旅遊的和諧發展新路。
為此,從2011年建設賀蘭山東麓百萬畝葡萄文化長廊起,寧夏從産區保護、資金投入、科技支撐、人才培養、市場推介等方面全力推動葡萄産業快速發展。王彥輝説,現在正是寧夏葡萄酒産業發展的最好時候,更多酒莊有信心和能力在賀蘭山下釀出高品質的好酒。
如今賀蘭山東麓腳下已建成86個酒莊,佔全國酒莊的1/3。在王彥輝看來,酒莊酒的最大魅力就在於即使在同一個産區,不同酒莊釀的酒有不同的風格。“如果葡萄酒是工業化的標準,這個産區就做不成真正優質的莊園。法國波爾多葡萄酒因為悠久的文化積澱和風格各異的酒莊,才成就了今天五大名莊和拉菲。同理,只有賀蘭山東麓整個産區興起了,一個酒莊或者幾個酒莊才能被大家所接受認可。”
王彥輝的這番話,道出了如今寧夏政府規劃葡萄酒産業時的發展路線——通過“小酒莊、大産區”的發展戰略,寧夏葡萄酒瞄準國際化、高端化、品牌化的路線,産區的發展方向、政策導向、招商條件、管理措施也圍繞著保護資源,扎紮實實種葡萄,精益求精釀造酒,生産高品質、有個性、能陳年的酒莊酒而設置。
在獨有的自然條件和政策支援的雙輪驅動下,寧夏産區40多家酒莊的700多款葡萄酒,在品醇客、布魯塞爾、巴黎等國際葡萄酒大賽中獲得頂級大獎,成為中國葡萄酒界獎牌榜的領跑者。
作為賀蘭山東麓酒莊的拓荒者之一,王彥輝和眾多寧夏葡萄酒人帶動了産業的發展。他們的夢,生長于這片戈壁灘上的葡萄架,隨著一瓶瓶帶著人文情懷和匠心精神的醇香葡萄酒,走向世界。未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讓賀蘭山東麓産區成為世界優質葡萄酒産區。
走向世界一流葡萄酒産業高地
賀蘭山素有寧夏“父親山”之名。正是因為有它,才阻擋了沙漠及西北寒冷氣流東侵,成就了寧夏平原“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的景象。如今,它不僅是寧夏堅固的生態屏障,也是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陣地。
賀蘭山東麓的永寧縣閩寧鎮鎮長王勇強説,多年前村民們種植玉米和小麥,一年下來收成很少,只夠勉強維持自家的口糧。近些年來,鎮裏推進釀酒葡萄種植,為群眾免費開溝、架桿、架絲等。同時,引入知名葡萄酒企業,以産業帶脫貧,一邊是促進居民在葡萄生産基地務工增收,土地流轉的穩定收入和務工的雙份收入讓村民收入有了保障。
“種植葡萄帶動了一批農民實現了脫貧致富。玉米一年凈收入一畝地1000元左右,葡萄可以達到3000到4000元,農民的收入翻了三四倍。為企業打理農田的村民,每人平均年工資性收入在2萬元以上。如果和企業形成一體化經營,種植上十來畝地,為酒莊提供優質原料,一年來下也能有三萬多元的收入。”
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産業園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曹凱龍介紹,目前寧夏釀酒葡萄種植面積已達57萬畝,是我國集中連片面積最大的葡萄産區,年産葡萄酒10萬噸,綜合産值達230億元。寧夏葡萄酒做強做優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也不斷凸顯。
曹凱龍説,葡萄酒産業每年為生態移民提供了12萬個就業崗位,成為移民脫貧攻堅的主導産業;36個酒莊建成為旅遊酒莊,年接待人數達50萬人次以上,成為寧夏全域旅遊不可或缺的組成元素;生態效益上,葡萄種植充分利用了山荒地資源,酒莊綠化及防護林建設大幅度提高了産區森林覆蓋率,葡萄園“淺溝種植”成為賀蘭山東麓最大的洪水攔蓄工程,減少了水土流失。
生態農業吸引了越來越多投資者的加入。知名品牌張裕、長城、王朝及國際酒業巨頭保樂力加、軒尼詩等國際品牌,紛紛在這裡搶灘建設酒莊。小葡萄串聯起的紫色大産業正在賀蘭山東麓蔚然成形。
“中國葡萄酒消費量每年以20%至30%的速度遞增,寧夏葡萄酒産業市場空間巨大,發展前景極為廣闊”,曹凱龍説,政府從苗木引進繁育到酒莊建設、葡萄酒釀造、銷售,都制定了相應的技術標準和管理辦法,為産區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和法律保障,全力扶持葡萄産業發展。
與此同時,為打破“墻內開花墻外香”的現狀,寧夏將葡萄酒産品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實施“一張王牌佔領市場,精品品牌叫響天下”的品牌創新發展之路。去年以來,寧夏推出的大單品“賀蘭紅”被聯合國代表餐廳作為2019年採購用酒,實現了寧夏葡萄酒從品質好向品牌響的轉變。
葡萄熟了,夢想近了。寧夏人正用勤勞和智慧書寫著賀蘭山東麓的時代答卷,以獨具特色的“紫色名片”走向世界,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