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加徵關稅損人不利己嚴重損害世界經濟

2019-08-19 11:35: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加徵關稅損人不利己嚴重損害世界經濟——訪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美洲與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長週密 本報記者 仇莉娜

  □ 美國一再揮舞“關稅大棒”,不符合全球主流共識,損人不利己,導致美國進口商、消費者成本上升,還將給全球供應鏈帶來巨大風險

  □ 對華加徵關稅,將損害中美之間由市場配置資源的有效經貿合作模式

  □ 對華加徵關稅將顯著增加全球供應鏈風險。中美兩國貿易摩擦的進一步升級,兩國間貿易結構將被迫調整,引起與之協同的上下游其他國家的供需關係發生變化,影響各方製造企業的存貨及投資安排

  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削減商品及各類相關要素跨境流動壁壘成為各方共識。降稅和減少邊境貿易管控措施是主流趨勢,而以加徵關稅方式限制國際貿易者寥寥。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美洲與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長週密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一再揮舞“關稅大棒”,不符合全球主流共識,損人不利己,導致美國進口商、消費者成本上升,還將給全球供應鏈帶來巨大風險。

  對華加徵關稅將導致美需求端受損嚴重。週密認為,美方加徵關稅將同時産生減少美國國內市場供應和提高商品價格的效果。20世紀70年代以來,伴隨一般製造業向亞洲的轉移,美國消費者的需求主要由國外供應商滿足的特點逐漸明顯。週密表示,美國所稱繼續擴大加徵關稅的3000億美元輸美商品覆蓋了大量的最終消費品,由於這些商品在其他國家的供給沒有保障,因而中國在這批商品中的出口地位更加難以替代,有更強的議價能力,從而能將更多的關稅成本轉嫁給美國進口商,在這種情況下,關稅必然會作為最終成本的一部分增加到零售商的成本中去,而零售商放棄一部分利潤來分擔成本上升的壓力是很大的,因而這些成本最終將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甚至在批發和零售環節將進一步放大,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能力。最終消費品的穩定保障幾十年來為美國消費者帶來了巨大的“福利”,加徵關稅將直接改變這一狀況。“更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美國零售業連續出現倒閉潮,帶來就業崗位流失和工薪階層收入銳減,由於從中國進口商品的替代性較低,此類社會人群所受衝擊最為直接。”週密説。

  對華加徵進口關稅將增加美供應端發展風險。週密表示,美國依據所謂“301調查”報告對總額約2500億美元自華進口商品加徵的關稅,已經對美國經濟發展、消費者生活和工業體系帶來了不小的影響。作為中間品和原料的進口來源,中國出口商與美國進口企業間的聯繫緊密,在加工製造標準與商業習慣、供貨週期、品質與標准保障以及融資與賬款支付等方面經過長期磨合,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商業信任關係。加徵關稅後,美進口商或者選擇繼續自華進口,但在分攤成本後必然需要將增加的成本向下游供應鏈傳遞,引起美國生産製造商品競爭力下降;或者選擇從其他國家進口同類商品,需要解決的問題並不限于由此大概率帶來的成本上升,還必須解決缺乏商業信任基礎、産品品質、供貨週期不確定等諸多問題。類似的,供應鏈上游的擾動對下游商品品質很可能産生不可控的衝擊,進而影響美國製造商的全球競爭力。值得注意的是,中美兩國企業在長期的合作中所形成的相互依賴關係,不僅決定了未來的合作模式,也需要在産品的全生命週期中加以分析。改變關稅引發的成本、品質等“斷崖”,將使得美國製造商或商品供應商無法按照其原有承諾提供售後服務,或被迫增加服務成本,影響其現金流和盈利能力。

  週密強調,對華加徵關稅,將損害中美之間由市場配置資源的有效經貿合作模式。作為全球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中美兩國經濟要素稟賦和産業結構差異不小。雙邊貿易數據顯示,中國對美出口商品內容廣泛,幾乎涵蓋了所有美國進口的商品類別,體現了中美兩國在各領域産業鏈的全面協同。作為後工業國家,美國的進口以滿足其國內消費為主,既包括直接的終端消費品,也有部分進口原料和中間産品。中美兩國現有的經貿合作關係是在經濟全球化發展中,兩國市場和企業在自由貿易下尋求利潤最大化的資源優化配置的結果,作為全球産業鏈的核心環節更為其他經濟體創造了巨大的發展機會,有利於合理有效地使用資源、減小對外部環境的影響。

  “對華加徵關稅將顯著增加全球供應鏈風險。”週密表示,直接影響在2018年已有顯現。中美兩國關稅衝突的進一步升級,兩國間貿易結構將被迫調整,引起與之協同的上下游其他國家的供需關係發生變化,影響各方製造企業的存貨及投資安排,現有的全球能源、資源、製成品和農産品貿易所形成的模式也可能會因為中美兩國市場需求的改變而被迫調整,對全球供應鏈上各方産生影響。

  週密表示,中方一再強調並在過去的幾輪美方對華加徵關稅後以行動證明了採取必要手段進行還擊並非説説而已,美方若繼續加徵關稅將引起的國際貿易條件變化幅度很可能更大。

  仇莉娜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