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好月嫂“可遇不可求”的背後:“情商”成僱主考察重點

2019-08-18 09:39:00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今年7月,懷孕不久的準媽媽范女士還沉浸在孕育“豬寶寶”的喜悅之中,但很快就開始為找個好月嫂而發愁。

  記者調查發現,今年許多地方的月嫂十分緊俏,普遍需要提前半年預約,“資深月嫂”更難預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般産婦會在孕期3個月左右預約月嫂,有的月嫂檔期已經排到了明年2月。

  好月嫂“可遇不可求”

  浙江杭州的劉先生,曾花費2萬多元在一家母嬰護理公司請了45天月嫂。由於對方服務不到位,劉先生選擇更換月嫂。沒想到一個月內換了3名月嫂,服務品質不僅沒有提高,妻子還因為月嫂的疏忽患上了乳腺炎。

  一名蘇州市的産婦分享了她請月嫂的經歷。她請的月嫂雖有一定育兒經驗,但對産婦的照料不週全,護理知識也不夠專業。由於是私簽月嫂,她也沒處投訴,只得在10天后將其辭退。

  “過去消費者更看重月嫂幫家裏做了多少活,幹了多少事,現在越來越多的産婦更注重月嫂掌握的專業技能。”母嬰服務平臺“媽媽來了”市場部顧問鄒子慧告訴記者,一名合格的月嫂需要經過多項培訓,在基礎技能、實操等硬性指標之外,對於服務意識、敬業意識、溝通技巧等軟性技能的培訓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在考察培訓期間,合格月嫂的通過率僅為18%。

  家政經紀平臺“阿姨來了”副總經理劉佳告訴記者,他們通過梳理髮現,僱主對月嫂不滿意的主要原因集中在“情商不夠”。對月嫂來説,溝通能力、服務意識相當重要。由於産婦群體的特殊性,在孕期和産後身體激素發生迅速變化,通常情緒波動較大,一個新生兒的到來也會影響整個家庭的節奏,月嫂要在這段時間做好服務並不容易。

  月嫂服務週期一般分為26天、42天、56天三檔不等,在這期間,“月嫂所做的不僅是體力勞動,還包括腦力和情感上的付出。”劉佳説。

  行業標準不一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常聽到“金牌月嫂”的説法,這個“金牌”究竟是誰頒發的呢?

  2015年,人社部取消母嬰護理師證書。目前在母嬰護理方面,由人社部統一發放的只有育嬰師職業資格證,其針對的崗位是育嬰師而非月嫂,需要通過理論知識考試和技能操作考核。

  育嬰師主要從事0至3歲嬰兒的照料、護理和教育工作,是指導家長科學育兒的人員,而月嫂的工作範圍不僅針對嬰兒,還包括對産婦的照料護理。

  業內人士透露,市面上月嫂的等級是由各公司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劃分的。

  “阿姨來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判斷月嫂的標準主要依據國家標準委2015年發佈的《家政服務母嬰生活護理服務品質規範》,並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匹配,包括學歷、年齡、服務意識、溝通能力、學習能力和已有經驗等指標。

  目前,與月嫂行業更為對口的母嬰護理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由各省職業能力鑒定指導中心頒發。劉佳介紹,行業記憶體在各地區的月嫂從業標準,此外,一些月嫂還會主動考取協會和企業頒發的能力和培訓證書來證明實力。

  劉佳表示,評價一個月嫂的水準,不能只看月嫂所持有的證書。在證書的基礎上,還要注重月嫂的實操能力和溝通能力等指標。

  提質擴容“領跑者”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市場上聘請月嫂主要有三個渠道。

  一是通過正規的月嫂公司,公司會對月嫂進行背景調查、健康體檢,為僱主、僱員雙方購買保險,若僱主不滿意可調配其他人員;二是家政服務平臺的推薦,這類平臺一般是綜合類家政服務公司,月嫂是其中的一項業務;三是私單月嫂,僱主通過熟人推薦聘請月嫂,這類月嫂依靠“口碑效應”接單。

  2018年趕集網發佈的《家政行業就業現狀報告》顯示,家政行業從業人員流動性較高,工作年限佔比最高的是3年~5年從業者,佔35.55%。

  業內人士指出,不僅月嫂行業,整個家政行業的流動性都較高,推動家政行業的職業化勢在必行。而推進月嫂職業化需要統一職業標準,這個標準應涵蓋月嫂的工作範圍和工作職責,這樣也有利於對月嫂更好地作出職業規劃。

  2019年7月,發改委等五部門聯合發佈通知,明確將在2019年~2022年期間開展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領跑者”行動試點。在全國範圍遴選試點城市和示範企業,對家政人員進行培訓,為合格的家政從業人員免費發放“居家到府服務證”。(李逸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