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遊客出境遊方式改變 愈發注重個性化體驗

2019-08-17 09:35: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中國人出境遊越來越有個性(專家解讀)

  據奧地利《新聞報》報道,中國遊客對“快餐式旅遊”已經不再感興趣。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正在遠離他們日常生活的大都市,去尋找自然和地道的美食,探訪更遙遠的目的地。在家裏展示旅遊照片和“戰利品”變得無關緊要,個人體驗才是新的身份象徵。

  據《日本新華僑報》報道,中國遊客近年來的“爆買”現象有所減弱,深度探索日本自然風光和文化景觀的“體驗型”觀光人氣高漲。

  據紐西蘭天維網報道,一項調查發現,中國赴紐西蘭的遊客呈現出了新的特點,奢侈品購物變少了,人們更加關注旅行中的文化體驗和美食享受。

  近日,據奧地利旅遊局統計,訪奧的中國遊客中約1/3選擇自由行,他們的平均年齡也下降到40歲左右。這批中國遊客的旅遊計劃越來越靈活,即使是以小團的形式出遊,也有個性化定制套餐。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近期發佈的《2019年上半年旅遊經濟運作研究成果暨出境旅遊發展報告》顯示,自由行、新跟團遊等“個性化”出遊模式愈加得到中國出境遊客的青睞,且佔比越來越高,與跟團遊幾乎勢均力敵。近年來,老式低質跟團遊模式因人數過多、自由度差、不靈活、購物安排多、不能滿足個性化需求等服務缺陷而飽受詬病。對比之下,小團化、個性化、主題化和高品質的“新”跟團出境遊産品正在獲得中國遊客的更多認可。

  從狂掃國際奢侈品,到重視産品內涵和附加值;從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等從眾型觀光,到注重享受當地風土人情等個性化體驗……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對“快餐式旅遊”已經不再感興趣,他們開啟了新型的出境遊玩消費模式,漸漸地從“數量型消費”轉向“品質型消費”。這些令人欣喜的變化逐漸更新了國際社會對中國遊客的刻板印象。

  中國遊客改變出境旅遊方式、注重個性化體驗的背後,有著深層次的經濟、科技、社會、人文等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與假期的增加。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比上年同期實際增長6.5%。作為帶動消費增長的長期動力,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使中國遊客的經濟實力不斷增長,促使他們選擇高品質的服務。而節假日的增加,也賦予中國遊客更多的時間去追求深度體驗。

  二是科技的進步。大數據環境下,移動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使得中國遊客能夠比較容易地獲取航空、酒店、景點等必要資訊和服務評價。同時,交通的便利與簽證環境的改善也大大降低了個人或小團體獨立出行的難度。

  三是社會的發展與開放度的提高。隨著中國與各國交流日益緊密,固有的文化隔閡逐漸消除,中國遊客的心理障礙也隨之消解。如今,在出境遊覽時,中國遊客有意願也有勇氣探索當地的風土人情。

  四是中國遊客個人素質的提升。隨著國民教育文化水準的提高,中國遊客的外語水準不斷提升,旅遊經驗日益豐富,旅遊模式也更加成熟。他們不再盲目購物血拼、跟風打卡知名景點,而是選擇更多地與當地人交流,體驗不同文化。

  近年來,中國遊客“個性化”的出境遊模式倒逼旅遊服務的供給側改革。旅遊服務業需要在産品和服務的精細化、集約化上下功夫,在給遊客提供更滿意體驗的同時充分控製成本。這是出境旅遊産業的生存之道。

  與此同時,旅遊目的地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各國需要在公共服務、旅遊便利化等方面著重努力。除了推行更有力的促銷和産品開發,各國也應不斷完善包括簽證、航班、中文標識、支付服務、基礎設施、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切實提升遊客滿意度。

  中國出境遊迎來最好的時期。未來,中國出境旅遊業將持續大規模增長,市場的細分程度將不斷加深。“目的地下沉+客源地下沉”的雙下沉現象將更加突出,利基市場的重要性會愈加凸顯。無論跟團遊和自由行,都會有更多的創新和發展。

  (錢盈盈採訪整理)

  受訪專家:中國旅遊研究院國際所副研究員 楊勁松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