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7月這項指標下滑明顯,本屆消費者不行了?別慌→

2019-08-15 13:34: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字號

  每逢月中發佈多!

  今天,國家統計局發佈7月份國民經濟運作相關數據。其中的一項指標波動,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甚至一些人為之頗為糾結。

  它,就是消費。

  數據顯示,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073億元,增速比上月回落2.2個百分點。

  回落?2.2個百分點?消費在近年來經濟增長中一直髮揮著穩定器的作用,一些網友不禁要問:本屆消費者不行了嗎?穩定器都滑落了,經濟還能穩得定嗎?

  別慌!讓我們一起找出這背後的原因——

  罪魁禍首竟是TA

  7月份消費增速回落,“罪魁禍首”是汽車。

  之前曾有網友調侃:“6月不買車,7月徒悲傷!”什麼情況?

  原來,6月份是汽車國五國六排放標準的轉換期,很多廠商、經銷商舉辦了相當多場次促銷活動,所以當月汽車銷量非常猛。

  用數據説話:6月份當月汽車銷售同比增長17.2%!

  而到了7月份,畫風突然出現了變化:

  由於消費前移或透支效應的出現,7月份當月汽車銷售下降2.6%,出現了從正增長17.2%到下降2.6%的落差。

  此外,新能源車在6月25日之後補貼減少,銷售商在此之前有搶裝和搶售的情況。

  一升一降,主要還是受到了政策和促銷活動影響,而這些因素都帶有一定偶然性。

  實際上,扣除汽車零售額影響之後,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8%,這個增速不算太低了,最起碼能和上個月打平。

  所以,對於這樣的數據反差,不必驚慌!還是要冷靜下來分析下具體原因,實際上只要消費回歸正常之後,平穩增長自然不叫事了。

  “剁手節”也有影響

  都説了“罪魁禍首”是汽車。但還有一個數據值得一看,這就是網上零售。

  網上零售數據在其中,是拖了後腿還是做了助推?畢竟,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了40%!

  統計局的説法是,網上零售保持較快增長。1-7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同比增長20.9%,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12.6個百分點。

  數據是不錯的,當然,還要對比著看。

  1-6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21.6%,比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13.2個百分點。

  從增速來看,稍微放緩了一點。

  但是,別忘了,6月份還有“618”——剁手族的狂歡節。這個從6月初就開始的年中大促,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前透支了網上消費。

  沒有了“618”的加持,7月份網上零售數據稍微放緩一點,也能理解。

  不過,隨著“618”的影響逐漸消退,網上消費也將回歸常態,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不在話下。

  消費潛力依然很大

  從7月單月增速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幅度有點嚇人。

  但是從前7個月看,波動並不大。

  1-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8283億元,增長8.3%,增速僅僅比1-6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

  這説明啥問題?

  就算汽車銷售變化有影響,就算沒有“618”這樣的“剁手節”,我們本身的消費能力還是杠杠的!

  所以,單月數據下降也別慌,巨大的消費潛力依然是穩定器——

   1、我們有世界上規模最大、成長最快的中等收入群體,消費潛力毋庸置疑;

   2、上半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速比GDP增速高出0.2個百分點,收入較快增長對消費有支撐;

   3、下沉市場、社區電商這些新模式逐漸興起,消費設施日益完善、消費環境不斷改善;

   4、馬上將推出的所有支援平臺經濟的措施會促進平臺經濟發展,會從産業和供給方面給予消費足夠的支援。

  有潛力,有支撐,所以,用一個字形容消費就是:穩!看完這個,就不用慌了吧!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