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疏通堵點、新建幼兒園等 北京“睡城”多措補短板

2019-08-15 11:1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8月14日電 (記者 杜燕)擁有80多萬常住人口的北京北部的回龍觀、天通苑地區,被戲稱為“睡城”。新建幼兒園、學校,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建體育活動中心,增養老院、托養所,疏通交通堵點……《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簡稱“行動計劃”)實施一年來,北京圍繞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以及社會治理等方面補短板,解決回天地區職住不平衡、交通擁堵、公共服務配套不足等問題。

  建幼兒園、養老驛站、衛生服務中心提升公共服務

  在教育方面,回天地區建成12所普惠制幼兒園,共提供3810個學位,每月保教費用由最高6200元降至最低600元,切實增強了民眾獲得感。引入人大附中(27班中小學)、清華附小(24班小學)兩所優質教育資源,今年9月份招生後增加2040個學位。

  記者了解到,行動計劃實施教育項目32個,其中2018年開工14個項目,有11個項目完成移交;2019年計劃新開16個項目;2020年計劃新開2個項目,目前正在加快辦理前期手續。

  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完善工作機制,進一步優化回天地區教育資源配置,努力滿足社區居民的入園和入學需求。

  在醫療方面,建成瑞旗家園和天北街道2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西醫結合醫院住院樓、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擴建,清華長庚婦兒中心項目等3個項目加快推進,將為回天地區新增1200張床位。

  在養老方面,已完成5所配套養老院(托老所)和1所殘疾人托養所,可提供床位374張,增加福利設施用地1.4萬平方米。記者了解到,目前已建成1個養老照料中心和21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到2020年,該地區計劃建成7個養老照料中心和34個養老驛站。

  此外,在文體方面,新建的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北部設施和景觀即將開放;天通中苑體育館、天通苑地區綜合文化中心、天南街道文化體育活動中心3個文體項目今年計劃投用,可增加5.3萬平文體活動場所。

  疏通堵點、優化線路便利居民出行

  在回天地區,實施交通治理項目25個。北京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內首條通勤用自行車專用路實現試運營,不足半小時,即可從回龍觀到達上地軟體園,有效緩解地鐵交通壓力,並對推動綠色交通體系建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和示範意義。

  負責人表示,在該地區建設“一縱一橫”兩條快速路構架。目前,快速化改造工程中的北清路已開工,安立路計劃年底開工,回天地區交通主骨架初步顯現。與此同時,分批推進“五通五暢”主幹道建設。其中,林萃路五星啤酒廠段進場施工,擱置12年的中斷點工程正式啟動,預計明年可實現通車;北郊農場橋(回龍觀北橋)改建通車,道行能力成倍提升;陳家營東橋建成投用,打通了多年的“中斷點”。

  負責人還表示,軌道交通13號線拆分和17號線項目全力推進,提升通行效率。同時,結合市民訴求,系統研究回天地區交通方案,不斷優化調整公交線路。

  據統計,回龍觀、天通苑地區現有公交線路94條,日客運量67萬人次,服務100余個已建成街區,全部線路均可接駁地鐵5號線以及快速公交3線等公交骨幹線路。

  此外,北京著力提升回天地區的交通治理能力,市區相關部門堅持建設、管理服務並舉,加強統籌規劃,科學編制疏堵方案,進一步加強交通治理。

  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和社區環境建設

  記者了解到,回天地區中灘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已完工,開工建設回龍觀地區配網設施改造、回龍觀地區配網設施增容項目。加快推進TBD再生水廠建設,明年建成後可增加10萬立方米/日的處理能力。累計完成清水園、華龍苑北裏、佳運園等31家小區及單位自備井置換任務,年置換水量255.6萬立方米。

  在推進社區環境建設方面,京都兒童醫院南公園等8個公園及綠化項目陸續開工,東小口城市休閒公園7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未來將增加或提升近300多公頃綠地,不斷拓展綠色空間。

  此外,為加快提升回天地區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滿足居民不同層次生活需求,截至目前,回天地區共有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區超市)、早餐等七項基本便民商業網點1337家,網點連鎖化率達到50%,實現了基本便民商業服務功能社區全覆蓋。(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