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開夜場 光延長還不夠
本週日,國家博物館就將迎來暑期第三次延時開放。從前兩周的效果來看,市民們對於博物館延長開放時間的做法十分支援,還有人呼籲其他的博物館也應該加開夜場。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由於人力、成本等原因,這種延時開放的模式並非在全部博物館都適用。體量相對較小的博物館,想要既滿足自身生存需要,又滿足市民的夜間文化需求,在開放夜場時或許要另辟蹊徑。除了延長開放時間,更需要設計貼合夜場的活動。
現場
看到大恐龍 孩子們發出陣陣驚呼
“孩子們注意啦!每人來我這領一件T恤,給上面的恐龍涂喜歡的顏色吧!”週三晚上六點半,位於西直門外大街的中國古動物館裏,30名孩子聽到老師的吆喝,一下子都歡呼雀躍了起來。領取衣服後,孩子們圍到小桌旁拿起畫筆,有人將恐龍還原成了現實中的顏色,還有人則充分發揮著想象力,給恐龍畫了個大花臉。
此時正在舉辦的,是古動物館專門為夜間設計的“博物館奇妙夜”活動。今天來參加的共有10組大人加小孩的家庭,還有另外20名“單飛”的孩子。因為已經是閉館時間,整座博物館能夠被活動參與者獨享。
不一會兒,一件件新鮮出爐的衣服就作為了活動服,穿在了孩子和家長的身上。老師隨後還教大家用石膏製作了“小盜龍”的模型,有家長本想搶著為孩子代勞,卻遭到“嚴詞拒絕”,孩子非要自己親手做才滿意。
動手環節過後,活動的重頭戲——博物館巡遊正式上演。一進主展廳的大門,幾座高大的恐龍骨架就讓孩子們發出了陣陣驚呼,其中一條恐龍的脖子甚至伸到了二樓走廊。主講老師顧霞介紹,這些恐龍都具有“中國血統”,是在中國的領土內被考古學家發現的。“個頭最高的那條叫馬門溪龍,一天裏吃樹葉能吃23個小時!”這條貪吃的恐龍也引發了孩子們歡快的笑聲。
在顧老師的帶隊解説下,孩子們學習了古代魚、恐龍、鏟齒象等各種古生物的知識。從博物館一層漫步到三層,路過的標本更是一個接一個。大家還一睹了鎮館之寶——許氏祿豐龍的骨架,它是中國發現年代最早的恐龍,而且化石完整。
為了驗證孩子是否學有所得,老師隨後設計了一個尋寶活動。根據之前講解中的資訊,孩子們要找到八位數字密碼,獲得最後的寶藏——一塊四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光拿到化石不算完,孩子們之後還一起學習了清理化石的方法,並戴上護目鏡進行實操,一個個看起來頗為認真。
“我們的活動都是根據考古工作者實際的工作流程設計的。”古動物館主管孔明智表示,活動中製作浮雕的環節,就是模倣考古工作者在為化石翻模的過程,而清理化石也是後續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步驟。
時鐘漸漸指向晚上十點,持續了三個多小時的奇妙夜活動即將結束。但家長和孩子並非就此離去,而是共同搭起帳篷,夜宿在博物館內。在一條條恐龍的環抱之下,大家猶如睡在了侏羅紀公園當中。“我家孩子就喜歡大恐龍,今天可算是看過癮了。”陪兒子一起前來的許女士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報名參加這類奇妙夜的活動,確實跟白天逛博物館感覺不一樣,“平時看展覽都是走馬觀花,現在有專業老師全程講解,感覺收穫很大。”
館方
只做延時開放 博物館會“入不敷出”
隨著近兩周國家博物館在週日延時開放,有市民也呼籲其他的博物館加開夜場。但在孔明智看來,這種單純延長開放時間的夜場模式並非每個博物館都適用。
古動物館平時下午四點半閉館,之前也曾有人在閉館之後敲門,詢問是否還能進館參觀。“但這種情況畢竟不常見,如果延長了時間,真正來看夜場的人並不會很多,我們和國博這種大體量的館肯定沒法比。”古動物館運營採用的是門票收費制,但價格相對較低,成人20元,老人和學生只收半價10元,光憑門票收入,很難覆蓋晚間的運營成本。
延時開放會導致“入不敷出”,但確實還有一部分觀眾有夜遊博物館的需求,兩者如何平衡?恰巧,好萊塢電影《博物館奇妙夜》給了工作人員靈感。2008年,古動物館就嘗試開展了一期以夜遊、夜宿博物館為主題的活動,反響不錯。四年之後,這項奇妙夜活動成為了博物館的常駐活動之一,一直持續到了今天。目前,活動對單個孩子收費499元,一大一小則是898元,每次活動控制在四十人左右。孔明智表示,這個價位能夠支撐奇妙夜活動的運營成本。
利用晚間資源開展夜遊夜宿活動的,並不止古動物館一家。在北京海洋館、香山、北京大興野生動物園,南海子麋鹿苑等地,都可以找到類似的活動。參觀者跟隨老師夜遊館區和園區後,或是住進帳篷,或是住在事先搭建的木屋內。
“夜宿活動適合做精品和深度,參加的人數不宜太多。”麋鹿苑夜宿活動的承辦機構,青蜜研學負責人劉允表示,博物館做夜宿活動還應該發揮自身場館和運營團隊的優勢,設計一些只有在夜間才方便進行的環節內容,以此與白天的日常開放産生差異化,“比如我們團隊的老師在天文方面比較擅長,就在活動中加入了觀星的環節。”
既然是在夜間開展活動,安全性是必須考慮的要點之一。孔明智表示,原先為了提高觀展體驗,古動物館的奇妙夜活動曾嘗試將館內70%的燈光熄滅,主要靠老師的手電照明。雖然這樣能讓孩子們更加集中精神,但最終因為安全性較低而停止。“另外活動中的尋寶環節,原來的設計是讓大家去找實體的寶箱,但我們發現孩子會有爭搶寶箱的行為,後來就改成了尋找數字密碼。”
建議
除了夜宿 也應開展短時夜間活動
在一些博物館管理者看來,夜宿活動是彌補成本、維持博物館夜間運營的一條良好出路。但有消費者認為,目前博物館夜宿的價格還是普遍偏高。在古動物館活動的現場,一位家長就是考慮到價格有些貴,當天只是給孩子報了名,自己把孩子送到現場後就回了家。事實上,古動物館單人收費收四五百元的價格在整個行業中只能算是中等,有些規模大的場所舉辦的夜宿活動甚至一個人要收八九百元,特殊環節還要額外收費。
夜宿活動到底該收多少錢?在國家動物博物館科普策劃總監張勁碩看來,這其實是一種市場行為,家長也不必過分苛責。“如果説定價貴了,來的人少,舉辦方自然會優惠降價。現在能維持這個價格,又有人來,説明大多數家長還是比較認可活動性價比的。”
但與此同時,張勁碩也認為博物館舉辦的夜間活動形式不應只拘泥于夜宿。“我所了解到的情況,國外有利用博物館舉辦小型音樂會的,還有舉辦婚禮的,形式非常多樣。國內的博物館也可以根據自身場館狀況,舉辦一些當天結束的科普講座、動手活動、文藝表演之類,收費相比夜宿可以適當降低,而且這種活動無需過夜,市民的參與成本也會低一些,受眾能擴大不少。”
在張勁碩看來,無論是何種夜間活動,對於館方和運營方的人力都有著很高的要求。張勁碩所在的國家動物博物館,從2009年起也開展過夜宿活動,但這項活動目前卻處於暫停狀態,主要就是人力問題沒能解決。“我們的博物館是中科院動物所的下屬機構,根據管理規定,是不允許有第三方機構協助運營的,所以晚間的活動都得由工作人員親自帶隊,第二天白天大家還要承擔館裏的科普任務,工作壓力很大。”
張勁碩表示,如果在一些市屬博物館或機構下屬博物館開展夜間活動,背後的資金來源問題也需要進一步明確。“員工晚間的加班在待遇上要有體現,否則會影響工作的積極性。另外活動到底是用撥款支援還是自負盈虧?如果是後者,那麼在管理上是否應該給予更大的寬鬆度,比如放開第三方機構的介入,這樣能提高活動舉辦的可行性。”
本報記者 莫凡 文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