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大力提升上市公司品質 是新時代資本市場的必然選擇

2019-08-08 12:20:00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開欄語:上市公司是中國企業的優秀代表,是中國經濟的支柱力量。伴隨著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和資本市場發展壯大,我國上市公司數量穩步增長、品質持續提升,在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高品質發展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提高上市公司品質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離不開上市公司、監管者、投資者及市場各參與主體的同心同向、眾智眾力。本報從今日起開設“提高上市公司品質進行時”專欄和專刊,通過採訪監管部門、上市公司、專家、投資者等市場各方主體,共同為提高上市公司品質獻計獻策,夯實有活力、有韌性資本市場的基礎。

   ■彭春來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要促進我國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不斷加強基礎建設是最為關鍵的因素,而大力提升上市公司品質,則是基礎中的基礎。

   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要提高上市公司品質。這是政治局會議首提“提高上市公司品質”,經濟高品質的發展需要高品質的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市場的核心內容。不注重上市公司品質的資本市場,就如同沙漠裏的高樓,建得越高風險越大。橫空出世的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更是對上市公司品質提出了新的要求。

   正因如此,監管層一直把提升上市公司品質當成重要的抓手。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今年5月份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2019年年會暨第二屆理事會第七次會議上表示,資本市場是實體經濟的“晴雨錶”,這個功能主要是通過上市公司品質來體現的。資本市場是連接實體和資本、連接融資方和投資方的紐帶,而上市公司品質是支撐這個市場的支柱和基石,是促進金融和實體經濟良性迴圈的微觀基礎。沒有好的上市公司,就不可能有好的資本市場。只有不斷提高上市公司品質,增強價值創造和價值管理能力,企業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並以令人尊重的方式,贏得長盛不衰的聲譽,真正成為億萬企業主體中的“優等生”。

   筆者認為,要提升上市公司品質,目前主要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發力。

   首先,以增強內生動力(抓好主營業務)和擴大外延發展(理性並購重組)為抓手,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做好主營業務,是上市公司的本分。既然叫主營業務,就應該是上市公司的強項,是上市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主業興則公司興。因此,上市公司要以打造百年老店為目標,投入足夠的研發力量,紮實做好主營業務,力爭成為行業龍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服務國計民生的支柱企業。而不應該主副不分,編故事、炒概念,頻繁變更融資用途去簡單追逐市場熱點,這樣做短期內也許能夠吸引市場眼球和資金關注,但多半可能無法持續,最後會極大損害上市公司和投資者利益。

   完善並購重組、破産重整等機制,支援優質資産注入上市公司,為上市公司提質增效注入“新鮮血液”,是提升上市公司品質的重要途徑。並購重組切忌盲目不合實際,要聚焦主業符合公司的長遠發展規劃,使得上市公司成為激發創新活力、優化資本形成機制的重要載體,成為經濟發展動能的“轉換器”。

   此外,今年以來國企混改再提速,更加注重品質和效果地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提升上市公司品質不可或缺的手段。

   其次,以加強資訊披露監管為抓手,提高公司合規治理能力。

   高品質的上市公司必然應該是守法的上市公司,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能力也是提升上市公司品質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要加強法律意識和誠信建設,嚴格遵守資訊披露制度,保護好資訊披露這個“生命線”,建立一個守法、合規、高效、透明的公司治理體系。

   監管層也把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放在重要位置,鼓勵上市公司以多種方式回報投資者,嚴厲打擊做假、操縱業績、通過非法關聯交易輸送利益等違法違規行為。同時,也要促使上市公司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履行社會責任。

   第三,以協調推進紓困緩解高負債高抵押為抓手,妥善解決歷史形成的影響上市公司品質提升的一些問題,提高公司防範化解風險的能力。

   對於一些主營業務比較突出、公司治理比較完善,但因種種原因出現高負債、股權高質押的上市公司特別是民營上市公司,要採取組合手段幫助公司渡過難關,重回正常經營的軌道。相關上市公司也要吸取教訓,建立健全完備的風險防控機制,杜絕盲目加杠桿擴張,做到行穩致遠。

   大力提升上市公司品質,為資本市場築牢基礎的同時,也更長遠地增質中國實體經濟,是經濟轉型、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保障。這是新時代資本市場的必然選擇,也是新時代資本市場的顯著特徵。

  

[責任編輯:全志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