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吉日嘎拉圖:一株幼苗也可慢慢征服整個沙漠

2019-08-07 18:04: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中國青年網北京8月5日電 (記者 張瑞玲 楊月 王增強) 美景總是隱藏在人跡罕至的地方。

  鋪天的綠意追逐著遠方裸露的淺黃,一路綿延,糾纏數十公里。這裡是吉日嘎拉圖的家,他用30多年的時間,將自己的家改造成一幅迷人的風景畫卷。

  吉日嘎拉圖家牧場航拍。中國青年網記者 王增強攝

  吉日嘎拉圖是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烏審昭鎮布日都嘎查牧民。他是當地有名的治沙造林大戶,年收入十幾萬。但他還是依舊每天堅持去植樹,因為他深知綠色對這片土地的意義。

  “我父輩們經常説,這裡曾是一片草原,可在我小時候卻只能看到無邊無際的沙漠,漫天的黃沙席捲了所有的樹木。”吉日嘎拉圖坐在近兩年剛蓋好的新房裏給記者們講述當年的故事,他身後是一幅美麗的草原圖,有河流、綠草、還有牛羊。他説:“我一定能夠要把這裡恢復成原來的樣子!”

  “要讓下一輩過上好生活”

  “19歲那年,我叔叔家遭了殃,房子全被埋了,門也打不開。我母親看了後,她這個從來不哭的人就哭了,説這個地方實在是呆不住人。”那時候的天氣是真的很差,幾乎天天刮大風,沙塵肆虐,掩天蔽日,山羊在地上休息一會,羊毛裏面落滿沙子,就站不起來了。“我姥爺外出放牧時遇到了沙塵暴,就再也沒有回來。”

  吉日嘎拉圖(左二)全家福。中國青年網記者 王增強攝

  “我一輩子就有這麼一個心願,我的上一輩們因風沙去世,我不能讓我的下一輩再受這種苦,要讓他們過上好生活。”

  “我們又有夠十隻羊吃的草場了!”

  1984年,嘎查的草場下放給牧民家庭承包。每人150多畝草場,吉日嘎拉圖家裏4口人,分到700畝。就這樣,吉日嘎拉圖開始帶著全家人治沙種草。

  當時的草場東一塊西一塊,散佈在沙丘背面,刮一夜風,沙丘就能埋住一片草場。固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沙柳是毛烏素沙漠裏能生長的少有植物之一。吉日嘎拉圖就選擇這個植物來固沙。當時,他和結婚不久的妻子敖特根格日樂趕著家裏的一頭小毛驢,到30多裏之外去尋找沙柳。找到後用毛驢駝回來,開始圍著沙丘種沙柳,但忙乎一兩天,好不容易把沙丘圍住了,刮一夜風,沙柳又全被埋了。埋了重來,他們又開始從沙丘頂上往下種。如此反覆,收效甚微,沙柳依舊不見蹤影。

  吉日嘎拉圖帶著家人修草場圍欄。中國青年網記者王增強 攝

  “種了埋,埋了種,我們大概堅持了五六年。”吉日嘎拉圖記得,他們到1990年才真正摸索出制服沙丘的辦法:先固一面坡,再治一堆丘。他和妻子找準沙丘的一個側面,從頭到腳先全種上沙柳,這樣柳條就不會被埋住了。

  吉日嘎拉圖和他的妻子看到沙丘不再移動,心裏特別開心。每當固定了一個山頭,兩人都會互相鼓勵説:“我們又有夠十隻羊吃的草場了。”就這樣,兩人互相扶持,走到了現在。

  如今,吉日嘎拉圖用30多年的辛勞,治理一個一個沙丘,把零散的700畝草場擴展成綿延10多公里的12000多畝草場。其中,能放牧的草場已佔80%!“2018年,我已實現把樹從草場的最東頭種到最西頭的願望。”他説。按照草畜平衡要求,吉日嘎拉圖家現在可以養700多只羊,但他們只保留了160多只的羊群。“這些羊就夠了”,吉日嘎拉圖説,“草場是我們的家業,但我們不能把一輩子家業都用完”。

  中國青年網記者跟著吉日嘎拉圖走在被綠化的沙丘上,沙丘腳有積水,那是留存在這裡的雨水。這幾年,毛烏素沙漠降雨明顯增多。當地人説,今年只刮了兩天風,而過去春天常刮大風。

  “大家都説我是治沙英雄,但個人再努力,要是沒有國家植樹造林防風固沙的號召和政策,沒有整體環境的變好,我們個人再努力都是白費的。”吉日嘎拉圖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他一直深受植樹治沙第一代領軍人寶日勒岱奶奶一句話的鼓舞:在一大片沙漠裏,有一株幼苗,也會慢慢征服整個沙漠,一株苗的力量就這麼大!寶日勒岱曾用這句話鼓舞自己,這些年來這句話也深深鼓舞著吉日嘎拉圖,“我做的就是這樣的事!”他説。

  “我的命在沙裏。”這是吉日嘎拉圖挂在嘴邊的一句話。生活在祖國北疆的他,在30多年近乎執拗的植樹過程中,已經把自己融入到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的進程中。守護一片綠色,守住我們的家園!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