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習近平主席引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不斷開拓新局面,讓世界看到中國的大國境界和擔當

2019-08-05 20:33: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北京8月5日消息(記者劉會民 潘毅)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今年上半年,中國外交活躍,短短6個月時間裏,習近平主席先後5次出訪,足跡跨越歐亞8個國家,共出席百餘場雙多邊活動,從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深化夥伴合作,完善全球治理,引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不斷開拓新局面,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境界和擔當。   今年3月,全國兩會勝利閉幕後不久,習近平主席即啟程飛赴義大利、摩納哥、法國三國,拉開了今年出訪的序幕。這次歐洲之行,既傳承了雙邊友好,又超越了同三國雙邊範疇,為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注入新的動力,也為維護多邊主義注入信心。在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論壇時,習近平主席提出破解國際社會“四大赤字”需要秉持的四大理念,在全球治理改革方面起到引領作用。

  習近平: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同時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面對嚴峻的全球性挑戰,面對人類發展在十字路口何去何從的抉擇,各國應該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精神,積極做行動派、不做觀望者,共同努力把人類前途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6月繁忙的“外交月”,習近平主席幾乎“一週一訪”,創造了新中國外交史上的紀錄。6月5日到7日,習近平主席應邀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第二十三屆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這是習近平主席2013年就任國家主席以來第8次訪問俄羅斯、第31次同普京總統會晤。兩國元首的友誼成為中俄戰略關係的重要保障,高頻次互動引領著中俄關係邁入新時代。

  習近平:70年的歷史經驗充分説明,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中俄都是搬不走的好鄰居、拆不散的真夥伴。讓我們以慶祝建交70週年為新的起點,攜手努力,並肩前進,共同開創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美好未來!

  5天后的中亞之行,習近平主席先後飛赴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對兩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上合、亞信“雙峰會”。習近平主席受到兩國最高規格禮遇,彰顯了元首間的親密友誼和雙邊關係的高水準。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還分別會見哈薩克、伊朗、印度等與會國家領導人,進一步鞏固中國的“朋友圈”。

  在出席上合組織比什凱克峰會時,習近平主席提出,要建設互敬互信、安全穩定、發展繁榮、開放包容、合作創新的亞洲,引領了區域合作的理念和方向。

  習近平:對於經濟往來中出現的問題,各方都應該本著相互尊重的精神,通過平等對話協商,按照國際關係準則和多邊貿易規則妥善處理,而不是動輒訴諸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中國的這一立場,不僅是在維護各國的正當發展權利,也是在維護國際公平正義。

  6月20日到21日,習近平主席對朝鮮進行國事訪問。這是習近平主席擔任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之後首次訪朝。在中朝建交70週年的歷史節點,在半島和平對話的關鍵時期,習近平主席這次訪問不僅引領中朝友誼開啟新篇章,也為半島政治對話進程注入了新動力,展示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時隔不到一週,習近平主席應邀赴日本大阪出席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四次峰會。兩天時間裏,習近平主席接連出席20多場活動,高舉多邊主義旗幟,倡導夥伴合作精神,踐行互利共贏理念,闡釋共同發展主張。在峰會前的數字經濟特別會議上,習近平主席指出,當前,數字經濟發展日新月異,深刻重塑世界經濟和人類社會面貌。

  習近平:第一,營造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市場環境。不能關起門來搞發展,更不能人為干擾市場。第二,共同完善數據治理規則。確保數據的安全有序利用。第三,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要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第四,提升數字經濟包容性,彌合數字鴻溝。作為數字經濟大國,中國願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保持市場開放,實現互利共贏。

  習近平主席上半年的5次出訪,統籌多邊和雙邊、兼顧大國和周邊,實現了中國國際影響的再提升、外交總體佈局的再完善、戰略運籌空間的再拓展,向世人展示了新時代中國外交的主動有為和自信擔當,也必將成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的起點。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