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提質升級!協同發展為産業轉移“賦能”

2019-08-04 10:14:00
來源:中青線上
字號

  北漂十五年,孫勝的服裝生意從北京動物園批發市場轉戰大紅門,如今卻在200多公里外的河北滄州越做越大:不僅老客戶沒有流失,還打開新市場,批發量翻了番。

  與孫勝一樣,李曉紅從北京轉戰滄州後,生意紅火到“供不應求”。她向記者表示,以前她在北京大紅門批發市場經營的店面只有四五平方米,現如今,她在滄州的店面達到45平方米,並且兩年免租金,一年免物業費,這讓她切身感受到京津冀協同發展帶給她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

  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進程中,12000余家服裝個體商戶“落戶”滄州。孫勝和李曉紅所在的滄州東塑集團明珠商貿城就是承接北京服裝産業疏解的一個典型“樣本” 。

  根據東塑集團董事長于桂亭的説法,此次疏解將對全産業鏈進行整合、優化和升級,在國內首創一個集研發設計、生産加工、原輔材料供應、倉儲物流、批發零售、電子商務、旅遊購物、文化休閒為一體的新型現代商業模式。他向記者表示,北京服裝全産業鏈的“由京入冀”對於滄州是一次推動經濟轉型,豐富産業結構的重要機遇,將為滄州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和新動能。

  為此,滄州市政府和東塑集團相繼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和保障措施,實現營商環境的提質升級,除了租金和物業費的減免之外,還開通全國各地免費往返班車;為商戶解決戶口落戶、隨遷子女入學問題;為商戶按成本價提供住宅一套;協助辦理各類營業執照等。

  在産能升級方面,作為北京現代公司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以來,落戶河北最高品質和最大體量的産業協同項目,記者8月2日在北京現代滄州分公司的生産車間看到,各式各樣的焊接機器人和智慧運輸車正分工有序地進行著從組裝到下線的整車製造作業,一副“未來工廠”的景象躍然眼前。

  今年36歲的王瑛是北京現代滄州分公司辦公室主任,他在2015年主體項目封頂之後從北京來到滄州,4年時間,他見證著公司從搭建生産平臺到量産,再到配套企業集聚的産能升級的突飛猛進,同時見證著高端裝備製造賦予滄州這座城市産業結構的優化和驅動産業升級的新動能。據王瑛介紹,目前在北京現代滄州分公司,最高每56秒就能下線一台車,每小時整車製造66台。

  2016年,工信部會同京津冀三省市共同制定《京津冀産業轉移指南》,其中提出“堅持産業轉移與産業轉型升級、創新能力提升相結合”,指明産業轉移在區域協同發展進程中的大方向。除了在營商環境優化、拉動産能升級方面效果顯現之外,京津冀産業轉移在提升地區創新能力層面正在産生“化學反應”。

  在滄州市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産業園,集聚百餘家中外藥企。入園企業的産品以抗瘤藥、高血壓、心腦血管等領域的高端藥為主,部分企業的産品市場份額超過50%,基本處於醫藥行業的高端水準。

  “這些項目的入駐對提高醫藥園區創新能力和産業發展水準、加速河北省醫藥産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滄州渤海新區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醫藥園招商局副局長白雷向記者分析,借此東風,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區將由精細化工産業逐步轉型升級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醫藥産業,建成中國北方重要的醫藥基地。

  可喜的是,在達成這一目標的過程中又將多出一個重磅增量。今年10月,南開大學-滄州渤海新區綠色化工研究院預計將正式投入運營,建成後將吸納100余個創新創業團隊入駐,聚集高端人才或超300人,同時將搭建科技成果孵化平臺,構建從研發到産業化的完整、高效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

  “醫藥企業的産業轉移和高校科研力量的投入,將幫助滄州建立完備的醫藥化工産業體系和較為成熟的創新能力。”滄州市渤海新區負責推進這一項目的興泓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鐵民向記者表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時代,産業轉移已不是簡單的“複製粘貼”,而是在協同分工的基礎上,共同走向精細化、智慧化、自動化的高品質發展道路。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