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二大隊大隊長劉飛:奮飛在打贏路上

2019-08-03 15:45: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愛國情 奮鬥者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

  光明日報記者 劉小兵 光明日報通訊員 范以書

  他駕馭國産新型戰機上高原,飛極限,西征大漠,飛赴南海,2017年參加空軍對抗空戰競賽性考核勇奪“金頭盔”,被評為全軍“軍事訓練先進個人”;2018年,他執行長航時訓練任務,開創某系列飛機航時最長、航程最遠紀錄;2019年,被中宣部表彰為“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他就是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二大隊大隊長劉飛。

  “用最短時間做新機主人”

  2015年初冬,南方某機場,一排披著大紅花的國産新型戰機整齊列陣停機坪。“用最短時間做新機主人。”面對裝備的升級換代,劉飛躊躇滿志。試行的改裝大綱在實際運用中還不完善,他就邊學習邊摸索邊改進,與戰友一起編寫新機教材和資料。然而,改裝後,首次精確制導武器模擬對地目標突擊,卻出現了導彈遲遲發射不出去的問題。劉飛深刻認識到,完成改裝只是開始,精通戰機武器全功能使用,鑽研出機動靈活的戰術,才能召之即來,戰之能勝。

  劉飛和戰友組成武器全功能開發課題攻關組,研究機載資訊化設備和武器操作使用,遇到難題就纏著工廠、專家“打破砂鍋問到底”。一次次的集智攻關,劉飛和戰友向工廠和科研單位提出30多條設備改進升級建議,攻克雷達、電抗設備等10多個重難點問題。

  紙上得來終覺淺,一切戰法都必須經過真刀真槍的檢驗。2017年5月,上級組織合同戰術演練。劉飛與僚機飛行員丁超掩護友機突擊藍軍陣地,與前出攔截的兩架敵機遭遇。劉飛與僚機密切配合,最終命中藍軍雙機。

  真實感受勝與敗的壓力

  2016年11月,劉飛與戰友第一次參加空軍“金頭盔”爭奪戰。初生牛犢不怕虎。一開場,劉飛積極主動進攻,穩穩佔據有利態勢。然而,輕敵的他很快在第二場空戰中吃到苦頭。

  “空戰就短短幾十秒,必須精算、妙算。”旅長胡波的一句話啟發了劉飛。方法有捷徑,功夫無捷徑。劉飛觀看空戰視頻近千架次,累計300多小時,按照“精算、妙算”原則,摳上限、算數據,圍繞武器運用、機動時機等逐階段、逐公里、逐時刻分析;訓練中,圍繞最遠距離、最大攻角等難題給自己設置最複雜險惡環境,怎麼難、怎麼練。

  再戰大漠,劉飛心中有了底。第一場空戰他們與對手打平。劉飛大膽提出下一場採用新戰法。

  第二輪對抗開始。“我佯攻,你攻擊。”劉飛向戰友姬厚利發出信號,大速度前出誘敵,一番交叉機動下來,劉飛處於被動態勢。“謀定而後動,在空中必須冷靜分析做決策。”劉飛知道勝利的關鍵在於準確判斷空中態勢,一時的被動並不意味著失敗。垂直爬升、急轉下降、釋放干擾彈……電光火石間,劉飛連續戰術機動,避開致命一擊。“目視發現敵機。”聽到姬厚利報告的那一刻,劉飛感覺“穩贏了”。須臾間,雷達穩定截獲,兩枚導彈“嗖嗖”準確命中目標,劉飛勇奪“金頭盔”。

  打通聯戰聯訓“任督二脈”

  “大隊長外斂內剛,不服輸!”大隊飛行員這樣評價自己的大隊長。一次參加對抗,儘管他精心準備,但因囿于“老套路”,最終鎩羽而歸。由此,劉飛感受很深,戰場上最固定的套路就是“沒有套路”。飛行員都知道,大隊長的“不服輸”,是對打贏的迫切渴望和對開發新型戰機作戰潛能的極致追求。

  一次部隊參加陸空聯合演習,劉飛主動請纓負責近距火力支援。面對新體制下與陸軍地面部隊聯合訓練、直接實施近距火力支援、指揮控制關係複雜等一個個“攔路虎”,他帶著課題組成員將作戰課題細化分解,逐個理清難點問題,打通聯戰聯訓的“任督二脈”。任務當天,紅方地面裝甲分隊推進中突遭“敵”地面火力點阻擊。陸軍指揮員立即召喚空中火力支援。“轟轟!”兩架戰機及時飛臨目標區,根據地面引導投放鐳射制導炸彈,準確摧毀火力點,迅速為陸軍部隊掃清障礙。

  劉飛對自己標準很高、要求很嚴:空中加油訓練融入戰術課目,加油後立即展開對抗空戰,實彈訓練緊貼實戰,突出邊界條件,打倣真靶標……一個初夏清晨,劉飛和戰友駕機直奔遠海執行長航時任務。面對高強度、高壓力、高風險的考驗,他們經過多次空中加油,長航時持續飛行,創造了新型戰機航時最長、航程最遠的記錄。

  《光明日報》( 2019年08月03日 02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