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1+4+6+X,雁陣飛向“天津智港”

2019-07-31 13:11:00
來源:天津日報
字號

  天津重塑的産業“新方陣”是雁陣式的。

  自然界中的雁群會選擇最強者領飛,在空中組成雁陣,從而緊隨其後的大雁可以借助前一隻大雁羽翼所産生的空氣動力,在相互借力中形成最大的合力,這就是大家通常説的“雁陣效應”。

  “新方陣”用數字表示是“1+4+6+X”──智慧科技這個“1”引領,以人工智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4”個新興産業為重點,以新一代資訊技術、汽車、高端裝備、航空航太、節能環保、現代石化等“6”個優勢製造業為支撐,以量子資訊科學、新一代能源技術、先進材料、生命健康等“X”個未來産業為增長極。

  “‘頭雁’飛翔的方向是建設‘天津智港’、打造人工智慧先鋒城市,總目標是把天津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研發基地、戰略性新興産業基地、智慧科技産業創新高地和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示範區。”市工業和資訊化局局長尹繼輝説。

  “領頭雁”強勢領飛

  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戰略機遇,我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建設“天津智港”,在全國率先舉起發展智慧科技産業的大旗。

  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劉剛分析,智慧科技産業是基於先進製造技術、新一代資訊技術、智慧技術等多種技術的整合和多種應用方案的整合,滲透進國民經濟一、二、三産業和社會方方面面,可以突破産業、時間、空間限制,是資訊經濟、知識經濟和數字經濟發展的高級階段,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可以呈幾何位數級膨脹增長,帶動其他生産、服務向更高水準躍升,引領新的生産方式、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

  “天津在新時期要實現高品質發展,促進産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選擇把智慧科技作為‘領頭雁’,建設‘大智慧’産業集聚區,培育‘大智慧’創新體系,構建全國一流的智慧科技創新生態就顯得尤為明智,尤具前瞻視野。”劉剛説。

  “領頭雁”選出的兩年多時間裏,伴隨著全市智慧科技産業發展領導小組誕生的,是一批高端智庫的相繼成立──

  智慧科技産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成立,包括兩院院士8名,同時遴選出186名專家分別組成10個分領域專家組;天津大學、南開大學人工智慧學院成立,開展智慧科技基礎研究、培養領域一流人才;與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合作共建的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戰略研究院、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天津研究院、天津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天津中科智慧技術研究院等,與國內知名高校合作共建的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北京大學(天津濱海)新一代資訊技術研究院、浙江大學濱海産業技術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學北方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發機構成立……

  是一批扶持政策的相繼出臺──

  《關於大力發展智慧科技産業推動智慧經濟發展建設智慧社會的實施意見》《加快推進智慧科技産業發展總體行動計劃和十大專項行動計劃》《關於加快推進智慧科技産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等110余項市、區兩級政策措施先後面世,形成“頂層設計引領—行動計劃深化—實施細則支撐”的政策體系;

  是百億元智慧製造財政專項資金的設立,重點投向智慧製造産業鏈、創新鏈的重大需求和關鍵環節,2018年共支援企業智慧化改造項目183個,安排資金6.2億元,拉動企業投資60億元;2019年第一批智慧製造專項共支援140個項目,安排資金2.67億元;第二批智慧製造專項已完成項目評審和認定工作,計劃支援項目283個,安排資金5.41億元;

  是依託海河産業基金打造千億級新一代人工智慧科技産業基金和項目群、300億元生物醫藥産業母基金群,為多個智慧科技産業項目提供資金的支援。截至今年6月底,海河産業基金管委會核準新一代人工智慧科技産業母基金8隻,總規模162億元。

  是連續三屆的世界智慧大會成功舉辦,以及數千億元投資額的智慧科技産業項目簽約落地天津。

  兩年多時間過去,“領頭雁”茁壯成長──

  目前,我市智慧科技産業已形成大數據和雲計算、智慧網聯車、智慧終端、先進通信、機器人、智慧安防、智慧製造等多個優勢領域。今年一季度,全市智慧製造企業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佔比近20%,增加值佔比接近30%,拉動全市工業增加值增長2個百分點。

  “新方陣”梯次展開

  “領頭雁”的帶動下,天津“1+4+6+X”雁陣式先進製造産業體系正在形成。

  新鮮出爐的數據驗證著這個雁陣式“新方陣”的體量優勢與品質優勢:前5個月,裝備製造、汽車、新一代資訊技術、航空航太、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這些新興産業的産值比重合計達到52.1%,比2018年提升0.6個百分點,而傳統産業比重則在下降,石化産值比重為14.7%,比2018年下降1.7個百分點;輕紡産值比重為9.8%,比2018年下降1.4個百分點。

  上半年,我市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增長5.0%,快於全市1.7個百分點,佔比為20.9%。高端産品産量增勢良好,新能源汽車增長40.8倍;服務機器人産量增長42.3%,工業機器人增長40%。

  天津構築“新方陣”,用了兩手抓,一手抓傳統産業優化升級,一手抓新興産業引進落地。

  在推動傳統産業智慧化方面,天津逐步實現智慧技術在傳統製造業企業研發設計、生産製造、物流倉儲、售後服務等環節的深度應用,建設了一批典型智慧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比如天津力神動力電池智慧工廠入選工業和資訊化部2018年智慧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天津汽車模具股份有限公司、長榮印刷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在汽車衝壓模具、智慧化印刷設備等方面均居行業首位。

  新興産業的引進落地,今年以來,我市就有飛騰超級計算處理器、新一代胰島素製劑與罐裝生産線、國能新能源汽車、國安盟固利鋰離子動力電池、愛旭高效硅基太陽能電池、金橋焊材高端焊材智慧製造工廠等一批戰略新興産業方面的重大項目正在加緊建設。

  這可以從我市上半年傳統産業改造升級以及戰略性新興産業投資增長的數據看得更明顯──

  傳統産業的改造升級投資中,石油化工産業增長80.9%,輕紡工業增長42.6%,冶金産業增長12.7%,機械裝備産業增長4.9%;

  新興産業投資中,資源迴圈及環保産業增長123.2%,新能源産業增長115.8%,生物醫藥産業增長123.1%,航空航太産業增長112.5%。

  河北工業大學京津冀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張貴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首席專家,他認為,天津新舊動能轉換必須依靠實體經濟展開,除了産業結構優化外,還需要在空間結構優化上發力。

  “在空間發展上,既要強調市域範圍內的集群式、浸漬式等多樣化佈局,形成良好的産業生態環境,更要融入到京津冀區域,構築京津雄創新三角區。”張貴説。

  事實上,天津也是這麼做的。

  在著力打造先進製造産業集群方面,我市目前已建成電子資訊、石油化工、裝備製造等11家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

  “按照2019年工業和資訊化部創建國家級特色産業示範基地要求,我市現正在組織武清區、津南區、寶坻區等積極申報創建生物醫藥、大數據和新能源特色産業基地。同時,我們深入分析研究我市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重點産業領域,擇優推薦濱海新區生物醫藥製造業産業集群、西青區智慧網聯車産業集群、天津市動力電池産業集群參加全國先進製造業集群競賽,8月初就將開標。”市工業和資訊化局規劃發展處處長楊冬梅介紹。

  在融入京津冀區域經濟方面,我市重點推動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武清京津産業新城、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等重點承接載體建設,今年前5個月,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新增註冊企業206家,註冊資本金約12.5億元;今年以來,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已完成17個項目投資協議書籤署,總投資額約15.84億元,國內鎢鉬材料精深加工領域行業龍頭安泰天龍現正在辦理總部遷入手續,合眾匯能、博宇半導體、首信圓方三個項目已實現開工;武清京津産業新城正圍繞研究開發、孵化器、工業設計及文化創意、服務外包等領域建設現代生産性服務業發展高地……

  “新動能”聚合發力

  “雁陣效應”是雁群內最優化地彼此借力,也是在抗擊外部各種壓力時,最大化地構築整體合力。

  7月20日,天津寶成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給市工業和資訊化局發來一封感謝信。

  “18日,我們集團因參與‘煤改氣’項目卻不能及時回籠應收賬款、致使企業資金緊張一事向市工業和資訊化局求助,市工業和資訊化局經濟運作處一級調研員李寶全馬上與相關單位接洽,20日一早300萬物資採購款就到賬了。” 寶成集團黨委書記賈淑琴告訴記者。

  這個夏天,天津新松機器人、中興智聯、紫光展銳、智匯谷、榮程鋼鐵、天津海爾網際網路工廠等企業都得到了市工業和資訊化局主動到府幫扶服務。

  “我們公司安全平臺産品已進入國家資訊技術創新應用工程採購名錄,但由於對産品定位不明晰、市場前景把握不準,産品市場份額低。了解到這個情況後,市工業和資訊化局軟體與資訊服務處的工作人員積極幫助我們與國內相關領域的企業對接,並就産品研發、適配、銷售給出具體招法,讓我們在新領域‘開疆拓土’的信心大增。”360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圍繞企業關心的問題,工業和資訊化局領導班子成員牽頭開展了12項調研課題,深入企業、基層調研159人次,徵求意見建議114條,解決問題62個。

  不用求人,辦事方便,天津推出承諾審批事項700多項,實現24證合一,一般工程建設項目從取得土地到開工的時間不超過80個工作日。

  企業開辦時間壓縮到3天以內,超過一天半就要被追責;96%的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市級行政許可事項減少了80%。

  “2018年,天津工業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84.01元,同比下降0.91元,入圍2018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綜合排名前十榜單。” 市工業和資訊化局總經濟師周勝昔介紹。

  成本的洼地,造就了投資的高地。今年上半年,天津投資增速是17.4%,成為全國最高的地區之一。

  “上半年,全市工業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26.6%,增速高於全市投資增速9.2個百分點,拉動全市投資增長5.2個百分點,工業轉型升級投資快速增長,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50.4%。尤其喜人的是,上半年我市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投資以及傳統産業加快改造升級的投資增長都非常明顯。這些數字背後,蘊藏著天津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可期。”周勝昔説。

  精心呵護 “雁陣”,還表現在對創新苗子的栽培與愛護。

  天津實施新一代人工智慧科技重大專項,2018年對12家加大研發投入的智慧科技重點企業給予重獎,獎補資金超過2億元,帶動企業新增研發投資11.8億元。

  天津日前出臺《天津市創新型企業領軍計劃》,對經認定的“殺手锏”産品給予100萬元的財政補貼,重點新産品給予不超過20萬元、“專精特新”産品不超過50萬元的財政資金支援; 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按照企業上一年度研發費用給予1.5%的補助,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按2.5%補助,補助額度最高500萬元。

  栽培與呵護,結出纍纍碩果──

  全球首款腦機介面專用晶片“腦語者”正式發佈,世界首個人工智慧供熱解決方案落地應用,“海燕”水下滑翔機下潛深度刷新世界紀錄,妙手微創手術輔助機器人、國産64核高端晶片等填補國內空白,腦機協同、智慧傳感晶片領域進入國家佈局,天津麒麟榮獲2018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中環領先材料技術有限公司12英寸半導體硅單晶體打破國際壟斷……

  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累計達到61家,位居全國重點城市第二位,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累計達到609家;

  從科技部最新發佈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監測報告2018》顯示,我市綜合科技創新水準指數達到80.75%,連續16年位居全國第三,其中科技創新環境指數首次突破90%,達到92.9%,位居全國榜首。

  天津的雁陣式“新方陣”,正展翅翱翔在寥廓天空。

  海河傳媒中心出品

  來源:天津日報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