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上半年新增就業737萬人 "穩就業"仍需做好"下半場"

2019-07-31 10:27:00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字號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19年經濟工作時要求進一步做好“六穩”工作,其中“穩就業”排在了第一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

  目前,2019年已過半,“穩就業”工作的上半場做得怎麼樣?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上半年的就業數據,“成績單”頗為亮眼:1-6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737萬人,已經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的67%。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低於5.5%的預期控制目標。從這些數據看,今年“穩就業”工作的“上半場”做得不錯。

  就業形勢的良好勢頭總體上還是歸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國經濟體量巨大,行業門類豐富,且隨著中國經濟向高品質階段發展,各地紛紛尋求經濟發展的“新動能”,這些客觀條件有利於市場孕育出巨大的就業潛力;另一方面,政府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激活市場主體的創新能力,通過“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加大失業保險費返還”等一系列措施,切實為中小企業減負,間接創造了不少就業崗位。

  雖然目前有“時間過半,任務也過半”的良好局面,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下半年的“穩就業”工作依然不可掉以輕心,未來仍需要關注並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繼續密切關注國際貿易大背景。當前國際形勢波譎雲詭,國際貿易爭端不斷。在全球産業鏈緊密相連的時代,即使他國之間的貿易爭端也可能對我國的特定行業進出口造成不利影響,並最終將消極影響傳導至國內的就業崗位上。為此,政府研究機構和相關企業需要做好前瞻性研究,提前佈局應對。

  把“穩就業”與脫貧攻堅工作相結合。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扶貧”必須“授人以‘漁’”,特別是要針對各類就業困難人群,通過幫助他們就業實現“自我造血”迴圈,尤其要確保“零就業”家庭的動態清零。

  把“穩就業”與給實體經濟領域的中小企業減負工作相結合。去年以來,國家在優化營商環境、減稅降費等方面下了大功夫,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這些政策客觀上幫助企業轉移或降低了用人成本,對吸納了大量就業人口的中小企業産生了良好效果。下半年,政府各部門除了要繼續出臺有利於就業的政策外,更要注重保障“社保降費”、“失業保險返還”等已出臺政策的切實落地。

  持續關注特定群體的就業需求。一方面,應屆高校畢業生是每年就業新增需求的主要群體,且此類需求具有週期性。雖然2019年應屆畢業生的求職“波峰”即將過去,但是下半年的“秋招”很快就會開始。不能把2020年應屆畢業生的就業需求全部寄託在明年,今年下半年就需要提前疏導部分崗位需求。另一方面,動能轉換過程中,部分落後産能被疏解,相關領域的産業工人同樣面臨“再就業”的求職需求。因此,上述特定群體的就業需求須重點關注並予以滿足。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今年“穩就業”的任務仍需做好“下半場”的工作。(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研究院政策法規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王夙)


專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啟事


相關評論:
擴大就業良性迴圈 增強改革發展動力

     穩定就業需要建立更寬鬆市場環境

[責任編輯:全志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