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夏糧又豐收 經濟根基穩(數讀中國經濟半年報⑧)

2019-07-31 09:45: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米袋子、菜籃子,既關乎千家萬戶的基本生活水準,又影響著經濟發展的品質和成色。

  今年上半年,全國夏糧總産量14174萬噸,比上年增加293萬噸,與歷史最高年持平。同時,農業種植結構持續優化,棉花、大豆播種面積增加;肉、蛋、奶、果蔬等産量均保持高位平穩態勢。農業豐收,讓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讓中國經濟邁向高品質發展的底氣更足。

  降1.3%與增293萬噸:用地更少,産量更大

  作為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中國每人平均耕地面積卻不足世界平均水準一半。中國人要想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強大的農業必不可少。年中盤點,中國農業交出了一份令人安心的成績單。

  ——糧食生産量穩質優。今年,各地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農業生産結構,主動增加優質高效農作物的播種面積,適當減少糧食播種面積,其中夏糧播種面積下降1.3%,小麥播種面積下降1.8%。儘管如此,全國夏糧總産量14174萬噸,比上年增加293萬噸,增長2.1%,與歷史最高年(2017年)持平。同時,2019年全國夏糧單産每畝達359公斤,比上年增加12公斤,增長3.5%。

  ——肉蛋禽奶供應充足。上半年,儘管受非洲豬瘟疫情等因素影響,生豬産能下降,但牛羊禽等農牧産品産能均保持增長。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肉牛出欄比上年同期增加39萬頭,牛肉産量增加7萬噸,牛奶産量增加22萬噸;全國羊出欄1.34億隻,增長1.6%,羊肉産量202萬噸,增加3萬噸;家禽出欄比上年同期增加3.05億隻,禽肉産量增加50萬噸,禽蛋産量增加53萬噸。

  ——短期波動有效平抑。例如,6月以來,針對新麥上市造成的價格下跌,有關部門在安徽、江蘇、河南、湖北4省陸續啟動了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引導夏收小麥購銷市場更趨平衡。“我們會同有關部門積極充實價格調控工具箱,做好必要情況下的調控準備。”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説。

  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表示:“總的看,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形勢為保供給、穩物價、增信心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為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增添了底氣。”

  6.8萬億元:農産品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

  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農業發展既要有足夠的數量基礎,更要有強大的品質保證。

  據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黃秉信介紹,上半年小麥品質明顯好于上年,優質專用小麥麵積佔比達到33%,比去年提高3個百分點;上半年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業實現營業收入6.8萬億元,同比增長4%左右。“大豆播種面積增加,稻穀種植結構不斷優化。品質較差、價格較低的早稻和雙季晚稻播種面積繼續調減;品質較好、市場價格更優的中稻和一季晚稻播種面積將增加。”黃秉信説。

  ——農業生産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在黑龍江墾區,農業感測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無人駕駛作業、全自動智慧化設施農業等關鍵技術在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等領域廣泛應用;水稻側深施肥、暗室疊盤機插、運苗機械化等新技術不斷推廣;生物降解膜機插,插秧機直行輔助、微波鐳射化學滅草等新手段正在加速普及……新技術為提升農業生産的品質和效益打下了基礎。

  “今年,我們堅持糧經飼統籌,優化品種結構、品質結構、品牌結構和區域佈局,穩稻玉、擴大豆、發展特色經作和果蔬及飼草飼料作物。目的就是促進農産品由無效和低端供給轉向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為打造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贏得主動。”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農墾總局)農業局工作人員張平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

  ——農業發展品質導向越來越強。天津雖然並非農業大戶,但“小站稻米”長年馳名中外。為了用好這一資源,天津食品集團牢牢把握“品質”這個發展導向,以大米品質和口味為核心,全力打造好“天食小站稻”品牌,形成涵蓋育種、育秧、種植、加工、倉儲、物流、行銷各環節的全産業鏈。

  “大米好不好,品種是基礎。集團篩選出優質食味米品種作為主要種植品種,保證小站米獨特的風味。品質是品種與環境的共同産物,集團發揮自有育秧基地,種植優質小站稻5萬畝,水稻灌溉用水實時監控,保證水稻生長環境安全健康。”天津食品集團副總經理張慶東對本報記者表示。

  0.9個百分點:中國農民腰包更鼓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業的發展,最終要落腳到充實農民的錢包上來。

  “瞧,我稻田裏新引進了腹部雪白的黑斑蛙,這樣每畝地的效益預計能達到3萬元。”在浙江省諸暨市馬劍鎮雙江糧食生産功能區江德農場,農場主徐江德説,田地裏不光有水稻、黑斑蛙,泥下還放養了適量的泥鰍,相關農産品供不應求。新型種養技術在其中大顯身手。例如,黑斑蛙吃蟲、除草達到防治水稻蟲害、草害的目的;泥鰍消化黑斑蛙排泄物、疏鬆土壤達到凈化水質、提升地力的效果;水稻採取人工收割的方式,秸稈堆成草垛作為黑斑蛙越冬場所。

  農業興、農村美、農民富,徐江德的喜悅是中國農業高品質發展之下農民增收的一個生動縮影。

  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辦公室主任王有捐介紹,上半年,全國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7778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同比增長6.6%,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快於城鎮居民0.9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77下降至2.74,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差距繼續縮小。“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産業扶貧帶動農村本地就業,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人數和月均收入增長較快,帶動城鄉居民工資性收入繼續穩步增長。”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上半年,儘管水果、蔬菜、豬肉等農産品價格出現局部的短期波動,但糧食、大豆等主要農作物産量穩中有升,農産品整體依然表現出穩健的發展勢頭。與此同時,上半年中國農産品供給的結構不斷優化,品質不斷提高,帶動致富的能力也不斷增強。

  “消費者對農産品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這也意味著,農業的發展、農村的進步、農民的富裕,不能只靠一味地追求産量,而是要更加關注農業生産的科學化水準及産品品質。全國各地農業生産主體日漸重視利用工業化、資訊化、智慧化技術發展農業,這是十分令人欣慰的發展勢頭。”李國祥説,只要真正提升農産品供給端的競爭力,“物阜民豐”的願景就會越來越清晰。

[責任編輯:全志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