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取與舍,負與正,危與機——6字帶你真正讀懂天津經濟數據半年報

2019-07-29 13:10:00
來源:天津日報
字號

  取與舍,負與正,危與機——6字帶你真正讀懂天津經濟數據半年報

  2019-07-29 07:21 天津日報

  時至年中。天津經濟繼第一季度開門紅,再次交上一份令人信服的半年報。

  有一組普通數字,意義非同尋常。1.9、3.4、3.5、3.6、4.5、4.6,它們分別代表2018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和2019年一季度、上半年天津經濟增幅百分點。如果以時間為橫軸,構建坐標係,這是一條越走越穩的上行軌跡。

  從1.9%到4.6%,天津人用了一年半時間。其間有多少煎熬與陣痛,如今就有多少欣慰與自信。而透過這組數字,洞見其間的品質內涵,從産業升級、動能轉換到環境優化、潛力彰顯,無論是“形”還是“勢”,天津經濟運作都在漸入佳境,高品質發展態勢不斷鞏固深化拓展。

  穩中有進、進中漸優。如此特大城市的轉型之路,離不開思想的指引,這個思想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離不開基本的遵循,這個遵循就是堅定不移以“三個著力”重要要求為元為綱。尤其是歲末年初,最是情暖歲寒時,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天津視察,對推動天津發展和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重要指示,為全市人民注入了強大的政治動力、巨大的精神鼓舞和源源不斷的奮鬥激情。

  “取”與“舍”:需要境界,更需要定力

  2017年底的蕭瑟寒意,許多人至今記憶猶新。增速一度在全國領先的天津經濟,突然來了一次“深蹲”。這體現了市委、市政府主動作為的戰略性調整,也是天津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集中疊加所致。

  滾石上山、負重前行。天津的“石”巨石壓頂、“重”異常沉重。作為傳統老工業基地,遇上經濟發展新常態、轉型轉軌深度調整期,石化、鋼鐵等産業偏舊偏重,傳統模式形成路徑依賴,國有企業改革任務繁重──這些歷史慣性或時代課題,無疑都給轉換跑道增加了難度系數。

  作為外向型經濟,適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美貿易摩擦陰影猶在,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資源環境難以為繼,腦袋上的“津門”霧霾重重,在全球化大潮洗禮下,其他城市面臨的挑戰,天津幾乎都有;其他地方沒有受到的衝擊,天津也有不少。

  經濟失速,一度把天津推上輿論的風口。即便如此,市委、市政府秉持新發展理念,不追求一城一池之得失,而是咬定青山不放鬆,算大賬、算總賬、算政治賬、算長遠賬,全力把重點放在拼品質、拼效益、拼結構、拼綠色度上,打響事關天津前途命運的生死之戰。

  7月8日,藍天碧海之下,當今世界最大的集裝箱船舶“地中海古爾松”輪,悄然靠泊天津港。在完成3000余標準箱的外貿出口作業後,這座“海上巨無霸”開啟了其西北歐航線之旅。

  天津港的復興,頗有幾分鳳凰涅槃的況味。2016年天津港1.1億噸煤炭吞吐量,汽車運輸50%。2017年4月30日24時起,天津港碼頭全面叫停接收公路散運煤炭焦炭。30個春秋,數百輛重型運煤汽車不捨晝夜運送煤炭的歷史,從此畫上了休止符。“短期看損失較大,長遠看倒逼天津港加速轉型升級。”天津港相關負責人説。

  “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港的殷殷囑託。天津港錨定方向,砥礪前行。今年上半年,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6.6%,高於全國沿海港口平均增長水準。

  該取的取,持之以恒,滾石上山;該捨得舍,痛下狠手,壯士斷腕。天津以自我革命精神,持續深化供給側改革,大力優化産業結構,捨棄落後産能,關停治理散亂污企業2.2萬家。與此同時,高舉智慧科技這面旗幟,緊緊依靠科技創新,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天津已經形成了航空航太、高端裝備等十大智慧産業集群,“智造業”佔工業比重半壁江山。

  取捨之間,方向篤定。風雨之後,終見彩虹。

  “負”與“正”:成本洼地變身投資高地

  上半年,天津的財政收入扭轉了近兩年負增長的局面,同比增長0.4%。

  這是怎樣的“由負轉正”?轉變的前提至少有兩個:一是在大力削減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非稅收入的情況下,二是在2017年以來累計為企業減稅降費1057億元的情況下。

  在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院長白彥鋒看來,這是歷史性的變化,説明天津邁過了一道關卡。

  他解釋,1057億元中有400多億元是全國統一的,有623億元是天津的自選動作。其中包括全面實施地方涉稅零收費等大手筆降負舉措。

  “這623億元還在天津,只不過是政府、企業、居民之間,財富分配關係發生一點變化而已,此消彼長。所以,去年天津市政府收入在大幅下降的同時,天津的企業利潤增長在全國卻排到了前幾位。”白彥鋒直言,三年以前,天津是全國營商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非稅收入佔比超過40%。這個佔比主要是針對企業的”,如今,天津的非稅收入降到了15%以下,已成為全國營商成本最低的地區之一。“天津現在已經嘗到甜頭:上半年投資增速17.4%,在全國也算是很高的了。這就是先打造成本洼地,再讓它變成投資高地的一個案例。”

  打造營商環境,天津這兩年確實“蠻拼的”。“津八條”民營經濟“19條”“海河英才”計劃……系列新政幹貨滿滿,護航企業家,支援民營企業,延攬天下英才,誠意足足,收穫滿滿。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強力推進,90%以上審批事項實現“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雙萬雙服促發展”活動已被國家發改委評為“在全國具有可複製、可推廣的價值”的範例……

  去年3月31日,對天津港來説,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窗口。這之前,超過6000家市場主體靠港口吃飯,流程複雜,收費不透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這之後,天津港對標世界一流海港口岸,全國第一家提出一站式陽光價格港口,一次繳費,全港通行。

  今年上半年,“陽光價格清單”實施升級版,累計減免費用1.8億元。費用降低了,服務上去了,合作夥伴越來越多。津冀港口由“朋友圈”升級為“生態圈”。就在前幾天,長春至天津海鐵聯運班列成功開通,長春天津海港正式掛牌。

  也就是幾天前,在天津自貿試驗區東疆保稅港區,又一項創新──國內首單飛機保稅退租再租賃交易順利落地。這對提升國內飛機資産流動性意義巨大。截至目前,東疆已實現租賃機隊規模1500余架,成為全球第二大飛機租賃聚集區。這個昔日的鹽鹼荒灘成為全國融資租賃業聚集區,“密碼”並非它是“政策洼地”,而是“專家+保姆”式的服務。

  綠色是最好的投資環境。天津建立高品質發展水準的考核指標體系,把綠色優先作為高品質發展的題中要義,大力發展綠色産業,堅決不要有污染的GDP。與此同時,736平方公里的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區規劃編制完成,875平方公里的濕地修復工程加快推進。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強化作戰計劃加快實施……

  在經濟步入新常態的當下,“政策洼地”對企業來説已無太大吸引力。成本洼地、服務高地、綠色濕地,才會親商、引商、暖商,為城市發展增添新的蓬勃活力。

  “危”與“機”:穩定預期、堅定信心

  今春,一家企業花落津門,註定會成為行業焦點。

  它就是中國電科集團註冊設立的中電科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眼下,該公司正在統籌整合其在河北、南京、山西和天津四地的半導體材料資源,在進行業務資産評估後,將它們一股腦兒裝入公司裏,整合完成後預計實投資本規模可達40億元。屆時,它將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水準最先進、影響力最強的碳化矽等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集團。

  如此魅力十足的項目,哪個地方不怦然心動呢?可以想像,在引入時,天津方面遇到的競爭有多麼激烈。最終,天津的政府引導基金──海河産業基金抓住了機遇。

  包括中電科新材料子集團項目在內,今年上半年,海河産業基金已引入投資10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13 個, 落地項目新增實際投資到位額142億元。其服務先進製造研發基地的初心正變為現實。

  搶抓機遇的,又豈止這支基金。咬定高品質發展不放鬆,天津新經濟增長點鋒芒漸露。上半年,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增長5%,快於規上工業1.7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利潤高位增長,1至5月達22.6%,高於全市工業利潤24.3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産業在建項目1359個,增長18.5%;完成投資增長13.4%。新經濟發展引擎日益強勁,老工業基地重新煥發青春。

  “天津‘深蹲’之後正在慢慢站起來”,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研究員、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副理事長馮奎形象地説。那麼深蹲之後,能不能快跑?馮奎給出的答案是:不能。理由是,天津産業結構轉型偏晚,很長一段時間內又存在路徑依賴,過於倚重傳統重化工業,內在體制機制創新不足。此外,一系列重大國家戰略所帶來的政策效應也有待在更長時間內得以釋放。

  這兩年,馮奎欣喜地發現,天津危中抓機,正在重構城市競爭力。不過他指出,當今國際國內經濟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多個因素疊加,“天津這樣的特大城市轉型發展,建立新的競爭力系統需要時間,不可能從深蹲、站起很快變為大步如飛,唯有行穩才能致遠。”因為我們既要關注經濟總量的增長,更要關注發展品質的提升;既要關注短期的數據,更要關注長時期新動能的培養;既要關注經濟的外在表現,更要關注內在體制機制的優化。

  馮奎認為:“從長遠來看,天津具備條件成為全國高品質發展的標桿。”(記者 岳付玉)

  (原題為:高品質發展之路漸入佳境──天津經濟穩中有進、進中漸優)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