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這些長效機制必不可少

2019-07-28 19:35: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了解經濟規律的人都知道,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有兩個關鍵的力量,一個是市場的力量,一個是行政的力量。有人形象地把它們比喻為兩隻手,市場的力量是無形的手,看不見;行政力量是有形的手,看得見。要讓經濟健康發展,這兩隻手都要發展好作用,缺了誰都不行,越了位也不行。那如何把握好這兩者的關係,讓經濟穩步前行呢?那就是符合市場運作規律,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長效機制。我們國家現在通過區域協調發展來提升經濟前進的動力,正是通過這樣的機制建設來推動的。

  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范恒山在《中國經濟大講堂》中就談到了這樣的機制建設:我們怎麼把隨機行為,特別是政府領導換得快,把這個問題解決,把它的短期行為解決,把它的臨時行為解決,那就需要構建制度化的環境,建立長效機制。這些方面我們正在探索。

  那麼,哪些機制對我們很重要呢?比如,要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大家都知道千島湖吧?它是非常重要的水源地。當年建千島湖的時候,還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前幾年,千島湖周邊出現了富營養化,就是由於水中氮磷等植物營養物質含量過多,所引起的水質污染現象。後來國家一看,這不行呀!必須要採取措施。但是,這個措施不能是什麼行政命令。因為行政命令的效果,很可能就是一陣風,過去就過去了,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於是,就用了一個新的辦法,叫生態補償機制。設置補償資金每年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3億元,千島湖所涉及的安徽、浙江兩省各1億元,專項用於千島湖上游——新安江流域産業結構調整和産業佈局優化、流域綜合治理、水環境保護和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等方面。按照約定,安徽出境年度水質達到考核標準,浙江支付2億元,水質不達標則安徽支付2億元。短短三年,千島湖的水質,就又好起來了!

  再比如,重大農産品的補償機制。啥意思呢?我們知道,關於糧食或經濟作物的種植,有個別地方並不是自主決定的。有的地方服從國家需要,種糧食!比如河南和黑龍江,這是咱們國家最大的兩個糧食主産區。大家心裏都清楚,搞農業不如搞工業發展快、賺錢多。河南和黑龍江有那麼多的耕地,如果能多建些工廠,經濟水準豈不是更好?為啥沒有這樣做呢?就是承擔了生産國家糧食的重任,保障了國家的糧食安全,是做出了貢獻的。為了讓這些做出貢獻的地方也能共同奔小康,實現現代化,所以就出臺了重大農産品補償機制,就是要給人家補償這一塊的利益。

  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范恒山:第三個,還有我們重要資源的利益補償機制問題也要建設。我們資源分佈是不均衡的,有的地方資源多,但是為了全國需要,它要全國調動,它要配置。這些資源的輸出地怎麼能夠跟它補償,我們要建設。

  説到這兒,您大概明白了吧?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比如碳排放權、水權等等問題,也都可以採取相應的機制建設,通過市場化交易,來優化環境資源、優化配置,通過各式各樣的辦法建立長效機制,最終一定會有利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

[責任編輯:李奕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