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精神的力量新時代之魂]深圳足跡:記錄時代進步的創新坐標

2019-07-24 17:51:0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字號

  深圳蓮花山公園內的鄧小平銅像 本網記者 鐘義見/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李中平)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40年來,滄海桑田與芳華歲月印證了一個中國故事:經過兩代人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實幹,一座魅力之城在中國的南海邊拔地而起,深圳完成了從默默無聞的邊陲漁村到現代化國際都市的華麗轉身。正是改革開放的春風,強勁催生了令世界驚嘆的深圳奇跡;同時,深圳成長的足跡,更鮮明記錄了創新促發展的時代特色。近日,記者跟隨由中央網信辦網路新聞資訊傳播局(網路理論傳播局)主辦的“精神的力量新時代之魂”網路主題宣傳活動走進深圳,解密深圳發展的創新基因。

 

  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 本網記者 鐘義見/攝 

  前海:“最大的産業就是創新” 

  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前海時指出:“前海的模式是可行的”,“要研究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向全國推廣”。2018年12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熱情洋溢的2019年新年賀詞中,再次高度肯定了“深圳前海生機勃勃”。 

  自2015年4月成立以來,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以高站位、寬視野、大格局謀劃區域開發開放,聚焦制度創新這一核心任務,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以平均3天推出1項制度創新成果的“前海速度”,在全國各自貿區中率先打造了制度創新的高地。 

  創新是第一動力,前海爆髮式、跨越式發展就源自制度創新的驅動。自貿區掛牌以來成效顯著,制度創新成果累計達462項,在全國複製推廣49項,全省複製推廣69項,全市複製推廣122項。2019年上半年,片區累計新推出制度創新成果48項,充分彰顯了“制度創新策源地”和“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昂首走在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前列。 

  前海推進改革創新的主要舉措有:深化營商環境改革激發市場投資活力;推行高度便利化的口岸監管服務模式;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示範窗口建設;建立以信用為基礎的事中事後監管機制;建設與國際接軌的法治引領體系;加速推動高端人才管理機制改革;推動規範權力運作和社會運作的體制機制創新;推進基層黨建制度創新等。 

  前海蛇口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前海管理局副局長王錦俠用“七個特別”來闡述“前海精神”的內涵:特別堅定的理想信念、特別開放的思維模式、特別敢闖的精神狀態、特別嚴格的一流標準、特別拼搏的創業幹勁、特別務實的工作作風、特別廉潔的行為規範。 

  前海在技術含量高、戰略價值大、市場獲得感強的領域率先突破,著力以制度創新來驅動發展,構建高水準系統化的自主創新體系。王錦俠表示:“實際上前海最大的産業就是創新,雖然實體經濟方面金融佔了一半,但真正最大的産業就是創新”。  

 

  比亞迪公司 本網記者 鐘義見/攝 

  比亞迪:技術為王,創新為本 

  比亞迪公司從1995年創立時的22個人,發展到今天一個擁有22萬職工的汽車帝國,二十多年來,作為一家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開創型企業,比亞迪秉承“技術為王,創新為本”的發展理念,堅持在解決社會問題的過程中發展自己,用技術創新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比亞迪擁有超過20000人的研發團隊,佔總人數的10%左右,專利授權數量每年超過1300多件。 

 

  記者體驗比亞迪公司生産的雲軌 本網記者 鐘義見/攝 

  在汽車領域,比亞迪以新能源車為發展方向,力推“城市公交電動化”戰略、“7+4”全市場戰略,為城市“治污”找到重大解決方案。在新能源領域,比亞迪全面佈局太陽能、儲能,形成了一整套能源解決方案。在軌道交通領域,比亞迪以跨座式單軌為發展方向,致力於打造立體式綠色大交通,為城市“治堵”提供全球智慧。比亞迪在助推深圳實現公交和出租全面電動化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 

  比亞迪公司品牌傳播總監魏星來到公司十年了,在談到改革開放對於比亞迪公司的影響時,她説:“改革開放帶來了市場化的經濟,把各種市場主體的活力迸發出來。市場經濟就要競爭,競爭才會讓企業有壓力,才會讓企業充滿活力,競爭帶來短期的壓力、長期的繁榮。充分競爭的營商環境,是改革開放給比亞迪最好的禮物。深圳就是因為這種競爭才有創新。深圳的企業,骨子裏就是創新”。比亞迪向來鼓勵競爭,她説:“我們認為競爭是一個企業成功的法寶,只有市場化的競爭不斷優勝劣汰,才能不斷的激發人的創新活力,比亞迪能夠在全球獲得用戶和市場的認可,原因之一就在於此”。 

  7月19日,比亞迪和豐田正式簽約,按照計劃,雙方合作開發的純電動新車,將在2025年前在中國市場進行投放。一個汽車行業的世界級巨頭,之所以選擇和一家中國汽車公司進行技術對等意義上的合作,正是看中了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製造領域的引領者地位。比亞迪正是依靠技術創新,逐漸走向世界。 

  比亞迪只是深圳眾多依靠技術創新這個法寶發展起來企業的一個縮影。深圳,因改革而生,以創新為魂,以改革創新為引領,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發展的奇跡。  

北站社區:探索基層善治新思路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社區雖小,但連著千家萬戶,做好社區工作十分重要”。 

 

  北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 本網記者 鐘義見/攝 

  位於深圳市龍華區民治街道的北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就是通過增強社區黨委領導核心作用,探索基層善治新思路,推動轄區各類組織共融共促、互聯互動,統籌各種服務資源開展有溫度、有品質的服務,以大黨建引領社區共治共用的模範社區。 

  北站社區區位特殊,社會結構複雜,人員成分多元。面對特殊區位及組織形態多元、社會訴求多樣、思想意識多變的現實狀況,北站社區黨委創新思路,主動求變,充分立足不同人群訴求的公共利益交匯點,以全市全面推進黨建標準化工作為契機,大力加強社區黨委自身建設,發揮社區黨委核心引領作用,凝聚人心,整合資源,走出一條黨委領導、共治與自治融合的社會治理之路,為全市基層治理提供了“北站樣本”。 

  據介紹,北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於2017年8月18日正式啟動,佔地面積2800平方米,分為行政服務區、活動區和工作室專區三大區域,設有功能室26個。中心由北站社區黨委統籌領導,實行聯席會議工作機制,按照開放、集約、共用原則,全面整合各級各部門在社區設置的各類機構、牌子、平臺、工作力量和陣地資源等,集中提供一站式、綜合性、多功能的社區公共服務綜合體,是黨和政府在社區基層的執政陣地。截止到2019年6月30日,中心開展四點半課堂、樂器培訓、健康體檢、心理諮詢、老年大學等各類活動419場次,服務居民21738人次。 

 

  北站社區黨委書記何新生 本網記者 鐘義見/攝 

  北站社區黨委書記何新生告訴記者,北站社區注重培養社區組織,引領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參與社區治理。北站社區樓長協會在2013年註冊成立,是深圳市第一家樓長協會。過去幾年,樓長針對城中村裏高空墜物嚴重,三線私拉亂接等問題,提交議案,形成決議,組織實施,最終完成了加裝防護網和“三線入地”工程,解決了城中村老大難問題。 

  觀念一變天地寬。今天的深圳已經突破2.4萬億的經濟總量,無論是産業、科技還是民生,都鮮明展現了改革開放的這塊“試驗田”從理論到實踐、再到偉大成就的創造歷程。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偉大成就的縮影,從追趕時代到引領時代,創新基因已經有機融入深圳的血脈。 

  發展無止境,改革無窮期,必然需要不忘改革開放初心,認真總結改革開放40年成功經驗,提升改革開放品質和水準。揚帆再起航,續寫新篇章,更加需要深圳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社會和歷史的發展過程,也是精神力量轉化為物質力量的創造過程。改革開放精神已經並將繼續鍛造深圳極富魅力的城市氣質,它為讀懂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意義,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更為世界觀察中國的現實成長,形塑了耀眼的時代坐標。 

[責任編輯:李奕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