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上半年經濟數據解讀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9-07-23 15:48: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今年以來,儘管中國經濟增速略有放緩,但從就業、物價、收入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指標看,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有溫度的民生成績單。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我國是世界上人口和勞動力最多的國家,就業工作面臨巨大挑戰。上半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外部環境影響,黨中央、國務院把穩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持就業優先政策,發揮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作用,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實現了經濟的穩定增長,為就業形勢的基本穩定奠定了良好基礎。

  隨著一系列穩就業、促就業政策措施的實施,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前6個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位於5.0%至5.3%之間,低於5.5%的預期目標。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737萬人,完成全年計劃的67%,新增就業目標完成情況良好。

  當前,我國就業難和招工難並存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面對壓力,仍然需要持續推進穩就業的各項政策落地見效,形成合力,化解就業壓力,確保就業形勢基本穩定。

  收入與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直接相關。上半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15294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快於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速0.2個百分點,更快於每人平均GDP增速0.6個百分點。分城鄉看,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於城鎮居民,且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77下降至2.74,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差距繼續縮小。

  從物價指標看,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2%,漲幅比去年同期擴大0.2個百分點,同比漲幅仍明顯低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3%左右的物價調控目標,居民消費價格漲勢溫和。其中,食品價格上漲4.7%,漲幅比去年同期擴大3.5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0.93個百分點,鮮果和鮮菜價格漲幅擴大以及豬肉價格由降轉漲是影響食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非食品價格上漲1.6%,漲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6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1.31個百分點。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1.8%,漲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2個百分點。

  當前,我國工農業産品供給充足,物價平穩運作具有較強的基礎,後期價格總水準有望保持總體穩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林火燦)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