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深圳新房成交均價“消失” 怎麼看?

2019-07-19 09:57: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7月18日電 題:深圳新房成交均價“消失” 怎麼看?

  新華社記者王優玲、王曉丹

  近日,深圳不再公佈官方新房成交均價的消息引發社會熱議。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調整數據發佈政策的初衷是為了更好地反映深圳市房地産市場的整體情況,但要儘快完善數據發佈體系,以防社會缺乏標準統計數據而增加市場資訊不對稱,增加機構操縱市場空間。

  記者注意到,自今年4月份開始,深圳市房地産資訊系統只公佈每日、每月的新房成交套數、成交面積、可售套數、可售面積,以及新批售項目“一房一價”等類目,不再公佈新房成交均價及成交總金額。

  深圳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回應説,由於深圳市新房市場規模有限,成交價格水準易受結構性影響,直接公示有關價格資訊不能很好地反映市場的真實情況。有關市場情況以國家統計局每月公佈的房地産價格指數為準。

  深圳市房地産資訊系統是深圳地方政府唯一的房地産大數據平臺,其房源資訊和成交數據一直備受關注。

  深圳市房地産研究中心主任王鋒説,新房成交均價是一種簡單的“新房成交總價/新房成交面積”計算方式,不考慮同質可比性。如果少數單價高、體量大的新盤集中入市,新房均價很容易被一下子拉高,使價格真實性“打折扣”,反而對市場預期造成誤導。

  目前,深圳每年的新房成交面積約佔全部住宅(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面積的35%。王鋒説,深圳市雖然現在不再官方公佈新房成交均價,但仍對社會公開成交面積等數據,統計局每月公佈深圳住宅價格指數,業內專家和機構可通過計算了解房地産市場走勢。

  據了解,深圳市正會同統計部門研究改善房價統計計算方法,將向社會公佈更加合理、可靠的住房價格資訊,以正確反映市場波動。

  向社會公佈規範、精準、權威的數據有助於引導穩定的市場預期,有利於實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調控目標。多位專家表示,均價有“誤區”,僅憑樓市均價看樓市趨勢確實不夠全面,但這個數據也有其豐富資訊,是重要的基礎資訊,需要改進測度,豐富數據體系來更全面反映情況。

  “資訊公開,陽光透明,是最好的‘消毒水’。”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公共經濟與社會政策係教授陳傑説,價格和交易量是判斷市場的最基本指標,是經濟活動必要的資訊基礎設施,社會需求較大。如果政府對相關資訊披露不充分,容易給市場機構提供資訊操縱空間,加大市場波動。

  關於地方發佈均價,王鋒建議,地方主管部門應儘快聯合統計部門,改善原來的計算方法,向社會公佈合理、可靠的均價,正確反映市場波動。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