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堅定文化自信 推進偉大事業

2019-07-18 13:41:0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字號

  《求是》雜誌2019年第12期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篇文章匯集了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間6篇文稿中有關文化自信的內容,值得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論述,內容豐富,思想深邃。這篇文章具有代表性,其中的論述凝練了文化自信的內涵和堅定文化自信的本質性問題,對於砥礪廣大人民接續奮鬥,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具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

  新時代謀求強起來需要高度文化自信

  黨的十八大積長期實踐經驗,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自信的號召,向黨內外和國內外宣示了我們黨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什麼樣的目標奮進。這“三個自信”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政治自覺。2014年初,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就把高度的文化自覺與政治自覺有機融合,由此形成的堅定“四個自信”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

  提出文化自信問題,著眼的是文化的價值功能。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的重要論述中,我們可以深入理解中華文化價值功能的三個基本表述,即文化代表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精神追求、精神標識。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綿延發展、不屈不撓抗爭奮鬥、與時俱進昌盛繁榮,背後都有著中華文化的有力支撐,中國人民骨子裏的自信以其固有的文化為底蘊。因此,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

  堅定文化自信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緊密相關。黨的十九大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論斷,揭示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改革開放40多年的高速發展和中國日益強盛的事實,無論在國家綜合國力還是人民生活水準上都得到了充分體現。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科技、軍事、航太、通信、交通等領域都取得了驕人的成就,在許多方面和某些領域居於世界領先水準。這些事實足以激發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在此基礎上開始的新時代,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謀求強起來的新任務。增強文化自信在邏輯上就成為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

  堅定文化自信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使命擔當的文化自覺,有了文化自信,才能産生文化擔當的高度自覺。在有的情況下,樹立自信需要外在方面的鼓勵,但對於堅定文化自信來説,最重要的是靠內生動力的激發。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在我國經濟逐漸發展、物質日益豐富的當下,文化現代化的邁進步伐還相對滯後,文化自信還有待增強。在此背景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自信就具有極其深刻的意義。新時代謀求強起來的新任務,要求全黨全國人民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彰顯文化自信,自覺擔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