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牢牢把握文藝創作的根與魂

2019-07-17 13:23:00
來源:中國甘肅網
字號

  在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成立70週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 希望中國文聯、中國作協團結帶領廣大文藝工作者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努力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民族的優秀作品。

  文藝吹響時代前進號角,展現時代風貌,引領時代風氣。"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兩個"重要"足以説明文藝工作舉足輕重的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對文藝工作者"三個新時代""三個無愧於"的希望要求,為文藝創作立根樹魂指明方向。

  人民群眾是文藝創作之根。樹木無根不生長,文藝無根則乾癟。文藝必鬚根植於人民這一肥沃的土壤,文藝園地才能百花競放、碩果纍纍。文藝與人民之間血肉相連,誰也離不開誰。人民需要文藝。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中進行無愧於時代的文藝創造。"這一重要論述是經過長期實踐證明的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根本之道。因此,文藝創作要始終把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真善美為基本價值取向和審美標準,創作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夠溫潤心靈、啟迪心智,傳得開、留得下,為人民群眾所喜愛的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讓人民在作品中看到自己思想、感情和美好嚮往的表達。

  文藝也需要人民。文藝創作之路千萬條,而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還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創作來源於生活,文藝不僅反映著人民生活,也反映著人民真實情感和喜怒哀樂。因此,文藝創作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生活,發現創作素材,尋找創作靈感。就當前而言,就是要到深化改革發展、推進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的第一線去,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和人民群眾交朋友,把人民作為創作主角,為人民書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發掘和展示真善美,傳播和激發正能量。

  時代精神是文藝創作之魂。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文藝反映時代精神。這是文藝創作的神聖使命,而文藝作品正是時代精神在創作實踐中的濡化、淬煉、投射、聚合和涵育。因此,文藝創作必須與時俱進,牢牢把握時代精神,與時代精神相攜而行。從總體上講,就是要聚焦新時代新形勢新目標新任務,結合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弘揚真善美,創作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譜寫時代新樂章,唱響時代主旋律。

  時代精神也需要文藝來引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人類發展的每一個重大歷史關頭,文藝都能發時代之先聲、開社會之先風、啟智慧之先河,成為時代變遷和社會變革的先導。"因此,文藝創作必須讓文藝作品匯聚起人民精神、國家精神、民族精神,引導時代社會風氣、代表時代精神風貌、倡領時代人文風尚,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使其成為時代前進的號角。

  唯有深深紮下文藝創作之根,牢牢把住文藝創作之魂,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正確方向,文藝才不會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藝創作才能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民族的優秀作品。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