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韓日貿易戰:東北亞地緣政治轉型之陣痛

2019-07-17 09:36: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寰球東隅

  韓日貿易戰:東北亞地緣政治轉型之陣痛

  韓日貿易衝突愈演愈烈。7月1日,日本在沒有事先告知韓方的情況下突然宣佈,從7月4日起限制對韓出口電視機、智慧手機等所需的3種核心材料。日本還宣佈,從8月1日起將把韓國在外匯管理法上的優惠制度“白色國家”名單中撤下來。這被視為日本向韓國正式發起了貿易戰。目前韓日貿易衝突沒有緩解和妥協的跡象,反而雙方互放狠話,韓日矛盾有進一步升級的可能。

  這是自1965年邦交正常化後韓日兩國首次在經濟領域爆發正面衝突。各種統計數據表明,日本發起對韓貿易制裁,並不是由日韓貿易結構對日本不利而引起的,而是“日本對韓國的政治報復”。日本首相安倍7月3日曾表示,“對於不遵守協議的國家,我們不可能繼續給予優待措施”。評論認為,這相當於承認了日本的舉措屬於“政治報復”。

  韓日貿易戰的實質,是政治鬥爭和外交戰略較量的延伸。目前的韓日矛盾全面爆發也絕非偶然。2017年文在寅上臺執政以來,朝韓關係改善,半島局勢明顯緩和,但與此同時,韓日關係卻迅速冷卻,幾乎每年雙方都會向對方提出各種各樣的抗議。特別是“慰安婦”、日企強徵勞工等歷史問題,一直困擾著韓日關係的正常發展,2018年年末的韓日海上摩擦,則使兩國關係一度趨於緊張。而在此之前,在保守政治勢力(如李明博和樸槿惠政府)執政時,韓國政府強化冷戰遺留的韓美軍事同盟關係和韓美日三國互助關係,執行對朝強硬政策,半島局勢緊張,韓日之間的一系列矛盾只是暫時被掩蓋或被壓制。

  日本對韓制裁事件發生後,韓國總統文在寅已3次公開發表措詞嚴厲的講話,表明態度和立場,比如“韓國政府將不得不採取必要的應對措施”“希望日本政府對此予以響應,不要繼續走絕路”“敦促日方立刻撤銷單方面制裁,重返外交談判桌”。文在寅的3次強硬表態,足以説明事態的嚴重性。

  不過,經濟貿易領域的摩擦,或許壞事會變成好事,因為事件推動了韓國社會的反思。據悉,韓國政府正在制定相關計劃,採取措施以應對日本長期持續對韓國採取“貿易報復”的可能性。在青瓦臺的主導下,韓國擬訂組成由政府、企業、政治圈參與的對日聯盟,核心措施是,針對日本限制對韓出口的3類物品等韓國對外依賴程度較高的核心零部件、材料和設備,進行集中扶持,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實現國産化和自主供應,擺脫對外依賴。

  但在政治和安全領域,此次韓日“貿易糾紛”必然會在兩國關係中留下深深的裂痕。韓國國務總理李洛淵曾表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前將加強限制對韓出口與對朝制裁決議的執行問題相提並論,這個説法是可能動搖我們維持至今的安全秩序,是包含危險因素的言論。”

  當前朝韓關係和朝美關係正在不斷改善,半島形勢也在進一步緩和,在努力解決半島核問題的同時,各方也正努力使半島早日擺脫冷戰遺留的束縛,將半島停戰機制轉換成新的和平機制。這一歷史性變化,勢必會打破東北亞地區原有的地緣政治結構和秩序,衝擊某些國家的地緣政治利益,引發東北亞地緣政治的陣痛。目前韓日矛盾的集中爆發,就是地緣政治陣痛的具體表現之一,在短時期內恐怕還難以消除這種陣痛。只有在完成東北亞地緣秩序重組、實現東北亞經濟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之時,東北亞地區才能更好地融合,並走向和諧發展。

  (作者為國際問題專家、曲阜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本欄目特約評論員)

  李敦球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