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家公園建設持續推進 外媒:實現經濟環境平衡的有力助攻

2019-07-14 09:28: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中國日報網7月12日電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主體功能區配套政策,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這意味著,我國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歷史性變革,將從目前的以自然保護區為主體轉變為今後的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地為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天然綠色屏障,是全人類生態安全的底線。作為人口大國和領土大國,中國的國家公園體制建設進程引起了全球關注。外媒認為,國家公園將有力促進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並有望助力中國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平衡。

  “中國生態文明之路以國家公園為起點”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歐陽志雲等人撰寫的《中國實施自然保護地管理改革》一文在國際著名期刊《生態學與進化趨勢》(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上發表。文章稱,中國正通過簡化機構職責、減少職能交叉重疊等努力來加強保護區管理並取得了成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成立就是這種努力中的一環。

  美國每日科學網(Science Daily)于7月10日以“中國生態文明之路以國家公園為起點”為題,轉載了該文章的部分內容。

  文章強調了構建國家公園體制在推動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的作用。

  “國家公園曾經由七個不同的部門管理。現在,它們統一由國家公園管理局管理。我們可以抓住機會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公園管理體系。這樣的一些改革有助於統一目標,減少衝突,去除行政冗余。”歐陽志雲在文章寫道。

  國家公園將助力中國實現經濟和環境平衡

  美國環境類網站Earth.com也關注到了歐陽志雲的這篇研究文章,並指出國家公園有望助力中國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平衡。

  報道稱,構建國家公園體制,使得中國國家公園各管理部門有機會在法律上明確職責、共用紅利和劃定權屬。

  報道還援引這篇文章的共同作者、杜克大學教授斯圖亞特皮姆(Stuart Pimm)的話稱:“現在(中國)面臨的挑戰是如何管理國家公園,如何做到讓這些區域既迷人又保持生物多樣性。與此同時,鼓勵旅遊業的發展,從而帶動當地發展。”

  “國家公園沒有價值,這是天真、不明智的想法。旅遊業是世界上最大的産業。”皮姆補充説道,“對於外國人來説,到中國不止是為了參觀長城,紫禁城和兵馬俑,還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國家公園,中國對外國遊客來説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國度。”

  報道進一步指出,為實現202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的目標,中國努力貫徹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理念,根據本國國情制定建設生態文明的目標,並正在為實現這個目標鋪平道路。

  國家公園是指以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實現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陸域或海域,是我國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産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部分,保護範圍大,生態過程完整,具有全球價值、國家象徵,國民認同度高。據新華網7月10日報道,自2015年12月三江源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目前全國共有10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