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推進垃圾分類從培養習慣開始

2019-07-13 20:00:00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字號

  據住建部發佈的垃圾統計數據,我國每年生活垃圾産量在4億噸以上,並以每年百分之八的速度遞增。帶有劇毒的腐爛物和臟水滲透地下,飲用污染的地下水對人體的危害極大,甚至引發疾病;焚燒垃圾産生有害物質擴散至人體致癌;塑膠製品進入海洋,海洋生物誤食之後死亡......一切觸目驚心,所以我們必須做出改變,提高垃圾分類意識,培養垃圾分類習慣,進行垃圾分類。打贏垃圾分類這場戰爭,已是迫在眉睫。

  上海率先開展垃圾分類,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幹垃圾”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北京按照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進行分類。從字面上看,“垃圾分類”注重分,只需分好就完了,實則不然,不只投放要分類,回收和處理更要分類,這才是“真分類”。

  以前,一些城市一些小區裏面擺放有分類垃圾桶,但由於人們尚未養成分類習慣和分類意識不高,把垃圾統統投進垃圾桶,這是“假分類”,既達不到建設節約型資源社會的目的,也起不到保護環境的目的,回收也未分類,所有垃圾一股腦倒入垃圾車,直接採用最簡單的填埋和焚燒兩種方式處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垃圾污染問題,同樣是在污染環境、污染水源、污染空氣。若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就必須打贏“垃圾分類”這場硬仗,做到“真分類,真環保”。

  垃圾分類事關千家萬戶,涉及人們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生活習慣的方方面面。進行垃圾分類伊始,老百姓不習慣、不理解,這就需要相關部門保持耐心,做好宣傳工作,著重宣傳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引導他們在投放、回收、分揀處理階段都要養成分類的習慣,還可借鑒日本成功的經驗,從娃娃抓起,在幼兒園階段就學習環保知識,並督促自己的父母長輩自覺遵守,到了小學階段,就開始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從而逐步建立嚴格的垃圾分類觀念。

  提高垃圾分類意識,培養分類習慣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培養垃圾分類意識和習慣,需要讓民眾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實踐中,要讓民眾成為垃圾分類的執行者,更要讓民眾成為垃圾分類的傳播者,可邀請民眾參觀垃圾回收廠,觀看垃圾分類影片,邀請民眾對垃圾分類建言獻策……培養民眾主人翁意識,主動作為,垃圾分類方能長期堅持下去。同時要形成維護良好環境的合力,鼓勵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也可對一些垃圾進行回收再利用,比如,廚余垃圾經過處理之後成為有機肥,發放給群眾,供種植花草使用。如此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垃圾分類定將會取得階段性成效。

  現在,生態文明建設已經納入中國國家發展總體佈局,建設美麗中國已成為人們嚮往的奮鬥目標,只要大家不斷提高垃圾分類意識,培養垃圾分類習慣,從我做起,從全社會做起,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將不斷展現在世人面前。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