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35年養老金將耗盡?別慌,國務院定了一件大事?

2019-07-12 15:42: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2035年養老金將耗盡?別慌,國務院定了一件大事?

  最近,有消息稱“養老金到2035年將耗盡結余,‘80後’將來領不到養老錢了”,這讓很多人吃了一驚:以後連養老金都沒了,“剁手黨”還怎麼當?消費靠誰來拉動?

  先別慌!不僅官方已經辟謠(詳情),而且還有一大波糧草彈藥已經在路上了——7月1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放大招,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今年全面推開,社保金過去、現在和將來都“不差錢”!

  1

  為啥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

  ——彌補養老金缺口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此前表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基本目標是彌補因實施視同繳費年限政策形成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促進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養老保險制度。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老齡化加劇,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壓力不斷加大,需要通過多種渠道加以解決。”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是在統籌考慮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基礎上,增強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性的重要舉措。

  2

  是否需要大量變現國有資本?

  ——不會也不允許出現這種情況

  一提到國有資本劃轉社保基金,就有網友表示“養老靠股民”,甚至還有網友認為“國家要大量變現國有資本用於彌補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

  對此,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不會也不允許出現大量變現國有資本的情況。

  一是國有資本的收益主要來源於股權分紅。短期內財政部門不會對劃轉的國有資本實施收益收繳,不會導致承接主體變現國有資本。

  二是社保基金會等承接主體經批准可以通過國有資本運作獲取收益。獲取更多收益,不是簡單的變現國有資本。

  三是社保基金會等承接主體要履行3年以上的禁售期義務,並應承繼原持股主體的其他限售義務。

  3

  對股市有何影響?

  ——對上市企業影響正面

  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主要劃轉對像是中央和地方企業集團的股權,一般不涉及上市企業。

  對於少量涉及的上市企業,不改變企業國有股權的屬性和總量,不會改變現行管理體制和方式。

  社保基金會等承接主體作為長期財務投資者,以獲得股權分紅收益為主,履行有關禁售期的義務。同時,將進一步優化上市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有利於提升企業經營水準,對資本市場將産生積極正面的影響。

  4

  目前工作進展如何?

  ——23戶央企劃轉國有股權1132億元

  意義重大、任務明確、“缺口”明顯,國有資本劃轉社保基金這麼重要的一項工作,到底走到哪一步了?

  事實上,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的工作早就開始了。

  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就明確提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

  2017年11月,國務院印發《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明確將中央和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金融機構納入劃轉範圍,統一劃轉比例為企業國有股權的10%。

  今年預算報告表示,目前5戶中央企業和浙江、雲南兩省的劃轉試點工作基本完成;

  19戶中央企業的劃轉工作正在推進中;

  6月26日,審計署審計長胡澤君在作2018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情況時提到,截至2019年3月底,已劃轉23戶央企國有股權1132億元充實社保基金。

  新聞多一點

  養老金缺口是怎麼形成的?

  現在我們每個月發的工資,都是扣除了“五險一金”的,也就是説,我們在工作的時候就要為將來退休存下一筆養老金。但是,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起才開始在企業實行養老保險制度,在制度實施以前沒有人為養老基金繳費;可在制度設計上,依然視同已繳費來計算養老待遇。這麼一來,就造成了一定的養老金收支缺口。

  這個缺口必須彌補,否則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退休領錢的人越來越多,社保基金支付壓力將越來越大。如何彌補缺口?國家作出了制度安排,將部分國有資本劃轉充實社保基金,這是因為:國有企業屬於全民所有,發展成果理所當然由全民共用。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