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最美退役軍人】老兵王佰仟

2019-07-11 18:00: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朝鮮戰場上轟鳴的炮彈震聾了他的雙耳,劇烈的毒氣摧殘了他的身軀。然而,他初心不改,意志更加堅定,“聽黨的話,緊跟黨走!”

  他叫王佰仟,河南週口市沈丘縣東城辦事處尤莊行政村王莊自然村人。

  雖然已過耄耋之年,但他精神矍鑠,且十分健談。殘舊的軍人證、退伍證和僅存的兩枚軍功章,見證著老人激情燃燒的歲月。

  王佰仟生於1926年,今年已93歲高齡。1951年入伍從軍,1953年入朝作戰。1953年10月至11月,先後參加了著名的“三九四八”和“竹馬山”兩次戰鬥。老人説,竹馬山戰鬥異常艱苦,戰士們每人都負重100余斤,餓了吃乾糧,渴了吃雪。他們白天在山洞休息,夜裏行軍打仗,不時升起的照明彈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晝,滾滾而來的毒氣讓他無法呼吸。戰鬥中,槍聲、炮聲、轟炸機的轟鳴聲充斥著王佰仟的雙耳,但他沒有動搖退卻,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時任第三十八軍三營七連一排排長,少尉軍銜的王佰仟,因身體受到毒氣的侵襲,加之聽力嚴重下降,不再適合從軍,于1962年12月光榮退伍。

  退伍後,王佰仟被組織安排到吉林省公安系統工作,但他毅然選擇回到河南的家鄉。

  在村裏,王佰仟先後擔任村小隊隊長、村幹部。這期間,他帶領鄉親們發展農業生産,建設美麗鄉村。王佰仟為人謙遜,待人親善,從不擺老資格。每個月生活補貼雖然不足500元,但他很知足。他逢人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聽黨的話,緊跟黨走。”

  1994年4月的一天,68歲的王佰仟在村橋頭撿到一個手臂殘疾的棄嬰。雖然自己已子孫滿堂,但為了這個小生命,他頂住來自家人的“壓力”,帶回家當親孫子養。他給孩子取名王智剛,寓意孩子智慧、剛強。

  之後的20年裏,王佰仟對王智剛不離不棄,在他的精心培養下,王智剛考入河南安陽師範學院。

  德高望重的王佰仟,被村民們推選為村裏的紅白理事會會長,他嚴格執行國家規定,反對大操大辦,鼓勵大夥兒紅白事節儉辦,每年為村民節約資金3萬多元。

  王佰仟還被周邊3所學校聘為“紅色宣講教員”,為此他經常到學校給學生們講朝鮮戰場上的戰鬥故事,教育孩子們珍愛和平,熱愛中國共産黨,勵志讀書,將來報效祖國。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王佰仟配合縣鄉村幹部,宣傳扶貧政策,為鄉親們找門路、上項目,他不顧自己年事已高,主動為貧困戶減壓、鼓勁、扶志。建檔立卡貧困戶王新峰在他的鼓勵下種植山藥,不但脫了貧,還被評為脫貧致富光榮戶。

  如今,93歲高齡的王佰仟仍閒不住,他向村“兩委”建議發展以生態西瓜、桃樹、石榴等瓜果種植的集約農業生産;在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中,主動參加義務勞動,清掃路面,裝運垃圾,展現了一名老兵的風采。

  “不求人生多輝煌,不忘初心跟黨走。”這是老人的心聲。“只要自己能動彈,俺就要為村裏發展‘搭把手’。”王佰仟老人説。(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夏先清 通訊員 王向靈)

[責任編輯:劉洪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