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創新更“硬核” 土壤更“滋潤”——透視中國經濟新動能新動向

2019-07-10 16:57: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7月9日電 題:創新更“硬核” 土壤更“滋潤”——透視中國經濟新動能新動向

  新華社記者何雨欣、張辛欣、安娜

  一個“新”字,正在為當前的中國經濟助力,也在為未來的中國經濟蓄力。

  連日來,新華社派出多路調研小分隊深入基層一線,觸摸到創新前沿,也感受到活力迸發,中國經濟的新動能正在加快壯大。

  創新的“硬核”邏輯

  “我們能夠發展壯大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擁有核心關鍵技術以及善於創新研發的技術團隊。”對這一點,江蘇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建兵體會越來越深。

  久吾高科掌握了陶瓷膜等膜材料及膜分離領域的核心技術,其主導産品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約45%,穩居第一位,在醫藥、化工、食品、環保等領域均獲得廣泛應用。

  “核心技術靠化緣要不來!”

  “我們正在核心技術上下苦功夫!”

  ……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面對外部貿易保護主義逆風,內部轉型升級壓力,企業不約而同談到技術創新的重要性,對掌握核心技術的認識在加深,不少也正在全力攻堅核心技術,讓自己的創新越來越“硬核”。

  不僅是企業,政府也越來越重視為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企業營造良好政策環境。例如,山東聚焦智慧財産權創造、運用、保護全鏈條,通過“抓點”“提標”“擴面”,著力打造支援智慧財産權政策的“組合拳”。

  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居世界首位、“2018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升至第17位……中國的創新趨勢越來越明顯,且越來越在核心領域深耕細作。

  今年6月,中國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作為全球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創新的集中領域,5G的發展將支撐應用場景由移動網際網路向移動物聯網拓展。目前我國5G中頻段系統設備、終端晶片、智慧手機處於全球産業第一梯隊。

  此外,軟體是新一代資訊技術的靈魂。工信部部長苗圩近日表示,工信部將推動加強軟體工程方法、底層演算法等基礎理論創新,突破一批核心關鍵軟體,培育一批具有品牌和市場影響力的大型軟體企業。

  與市場更精準對接

  8塊巨大的螢幕上,實時數字不斷滾動,産品好評率、合作夥伴品質指數、物流配送品質指數等數以億計的資訊流在這裡匯總、分析,形成可執行的指令分發到供應商、物流、分裝車間等各個環節……

  借助網際網路數字技術,三隻松鼠正在從一家純電商企業轉型為一個數字化供應鏈平臺企業,通過打造這樣的雲平臺,將眾多食品生産企業的生産和消費者的喜好連接。

  企業是經濟最基礎、最活躍的細胞,隨著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製造企業打開一扇扇新窗口,鑽進市場裏尋找新機遇,釋放新動能,提升競爭力。

  新動能的壯大過程,也就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越來越起決定性作用的過程。當前,新動能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三分之一,中國的市場潛力也在同步釋放。

  未來,人們會想住在什麼樣的房子裏?

  隨著智慧化水準的推進,未來的房子將被賦予智慧化作業系統,變成有“智慧”、會“思考”的房子,能分辨主人當前的生活狀態,觸發相應的智慧生活場景。

  北新建材董事長王兵説,注意到當前行業內一些企業正在向提供智慧社區、智慧家庭方向邁進,北新將緊跟這一趨勢,探索通過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推動綠色建材生産、智慧家居和智慧建築體系建設。

  今年1至5月,雖然我國汽車産銷量同比下降13.01%和12.95%,但新能源汽車産銷同比增長46%和41.51%,其中,純電動汽車産銷同比增長51.99%和44.07%。由此可見,一場與消費升級相關的結構性變化正在汽車領域發生。

  中國擁有近14億人口、近9億勞動力、8億網民、1億多戶市場主體……強大的國內市場,消費升級帶來巨大機遇,新動能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滋潤新動能壯大的土壤

  將一種兼具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動力鋰電池技術推向市場,這是由中國科學院孵化的企業——北京衛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創建的初衷。

  然而,衛藍總經理俞會根向記者坦言:“作為中小初創企業,衛藍與所有企業一樣,除了智慧財産權等一些軟資産,沒有足夠的抵押物,一度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

  在我國,民營、中小企業是創新主體,民營經濟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是孕育新動能的主體。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求,支援擴大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以拓寬企業特別是民營小微企業、“雙創”企業獲得貸款渠道,推動緩解融資難問題,並就擴大智慧財産權融資作出部署,無疑為衛藍這樣的中小高科技企業帶來了曙光。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新發放的民營企業貸款佔新發放的公司類貸款的51.48%。預計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的融資支援,今後還將繼續呈上升趨勢。

  業務覆蓋航空航太、電子資訊、通用設備等十多個行業領域,79萬種設備接入,支援六大類39萬多個行業的機理模型的調用……

  作為國內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大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航太雲網通過幫助企業上雲,帶動産業鏈上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構建産業競爭新優勢。

  航太雲網董事長於亮説,隨著上雲企業數量增加,雲平臺將匯聚設備、産線、企業以及工人、設計師、創客等海量資源,可以提供供需對接、製造服務等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巨大的協同創新平臺正在隨著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逐漸成熟、完善,成為各類企業創新的熱土。

  企業主動創新,行業共謀創新,政府密集出臺的政策也讓企業輕鬆上陣——

  減稅降費近2萬億元;放寬市場準入、優化營商環境;打破行政壁壘,讓各類創新要素自由流動……

  助力新動能壯大的合力正在形成。調研中,不少企業表示,越來越感知到創新土壤的新變化,找到自己的新方向。

 

[責任編輯:李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