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六天三提自貿試驗區 為擴大開放做準備

2019-07-04 16:02:00
來源:中新網
字號

  中新社北京7月4日電 (記者 李曉喻)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支援自貿試驗區在改革開放方面更多先行先試。

  這是不到一週內,“自貿試驗區”第三次被專門提及。6月28日,中國在二十國集團(G20)大阪峰會上提出進一步擴大開放五項重大措施,其中包括新設6個自貿試驗區,增設上海自貿區新片區。

  6月30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聯合發佈2019年版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條目從45條縮減到37條。

  頻頻“點名”自貿試驗區,表明中國正在為新一輪高水準開放加快做前期準備,開放加碼提速可期。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高層在多個場合密集表達擴大開放決心。繼G20大阪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將加快形成對外開放新局面後,李克強也在2019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稱,將“堅定不移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

  開放目標和方向已經明確,但具體如何實施仍需摸索。此外,全方位開放在帶來機遇的同時,也不可避免會增加風險和不確定性。如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房愛卿所言,當前形勢下,為開放做好“壓力測試”的要求更加迫切。

  自貿試驗區正是為擴大開放探路、積累經驗的有效工具。目前,自貿試驗區對外商投資的限制措施已從2013年的190多條縮減至37條,已形成170多項可複製可推廣的試點經驗,分批次向全國推廣移植。例如,2018年版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試點的演出經紀機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等開放措施已經推向全國。

  據官方數據,2013年至今自貿試驗區累計新設立企業60多萬家,其中外資企業近4萬家,有效促進了高端産業集聚和發展。自貿區佔地面積僅相當於全國萬分之二,卻創造了中國12%的外商投資和進出口額。

  “在中國各類特殊經濟園區中,自貿試驗區開放起點和發展水準相對較好,可以作為今後推動更高水準開放的重要載體和抓手。”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

  此外,支援自貿試驗區在進一步自主開放、不斷開放、加大開放上邁出新步伐,也有加快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考慮。

  在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逆全球化抬頭,世界經濟增長前景不樂觀背景下,中國經濟當前雖總體保持平穩增長,但也面臨著新的下行壓力。

  分析人士認為,不論是短期內穩定經濟增長,還是中長期內推動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都需要打造有利於激發市場活力、促進創新的體制機制。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正是服務於這一現實要求。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推動相關省市政府加大向自貿試驗區下放省級管理許可權,尤其是投資審批、市場準入等許可權,在自貿試驗區全面實現“證照分離”。此外,還要在自貿試驗區開展強化競爭政策試點,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抓緊研究在自貿試驗區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是服務業開放的舉措。

  白明稱,這些措施將進一步優化自貿區營商環境,在推動自貿區吸收外資、外貿增長的同時,為建立與高品質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機制當好“探路者”。(完)

  (原標題: (經濟觀察)中國六天三提自貿試驗區 為擴大開放做準備)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