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減稅降費促中國鄉村“花式轉型” 特色生意盡顯紅火

2019-07-02 15:2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南京7月2日電(楊顏慈)2019年以來,國家實施的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正不斷惠及廣大鄉村。污染廢料“華麗變身”、特色小鎮再添“新翼”、手工特産成網紅“爆品”、鄉村産品成功“觸電”……隨著各項減稅降費政策頻頻落地,廣大鄉村正利用特色生意實現“花樣轉型”,為中國鄉村脫貧致富注入新活力。

  連日來,記者走進江蘇大小村鎮,探訪減稅降費以來,中國鄉村轉型期的新“生意經”。

  蘇魯交界村落“變身”全國漁網集散中心

  在江蘇連雲港海濱的西棘蕩村,往來卡車載滿了從全國各地運來的廢舊漁網,經過一道道精細加工,廢料“華麗變身”,變成電視機等終端産品的原材料。

  西棘蕩村,也從原本蘇北魯南交界處的一個荊棘叢生、貧困艱難的小鄉村變為全國最大的尼龍顆粒加工專業村,全國近八成的廢漁網收購到這裡被再利用。

  “企業除機器設備、廠房、電費等以外,原材料無進項,幾乎是按産品的稅率繳增值稅;現在稅率直接降了3個點,一年下來就少繳600萬元(人民幣,下同)增值稅及附加,直接惠及了廣大村民。”剛剛獲得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的江蘇連雲港市柘汪鎮黨委副書記、西棘蕩村黨委書記鐘佰均在談及這場惠及廣大鄉村的政策“紅包雨”時,細細算了一筆“開心”帳。

  2017年,當地聚集了兩百多戶小而散、從事漁網加工的手工作坊,村民收入不穩定成為常態。在鐘佰均的帶領下,由全村216家顆粒加工戶共同出資新成立的連雲港永泰塑業有限公司,實現集約化經營,2018年即實現銷售收入1.1億元,實現稅收1065萬元。

  據鐘佰均測算,2018 年底以及今年新建的廠房等均可以一次性抵扣進項,提前解決了現金流。4 月份就提前轉入原來要到年底才能抵扣的不動産進項 195 萬元,這為企業發展提供了資金,也為村民脫貧注入活水。

  特色小鎮裏的“減稅紅利”帶火“小本生意”

  近年來,在古城蘇州,一批特色小鎮應運而生、蓬勃發展。而今年,享減稅降費“紅利”落袋,則為特色小鎮發展再添 “新活力”。

  “我第一季度不用繳稅了,太意外了!”蘇州沐瀾精緻客棧的老闆陳健在宣傳臺前聽完稅務幹部的政策講解後笑得合不攏嘴。原來,他的民宿2019年第一季度銷售額為23.12萬元,符合季度銷售額30萬以下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的政策。

  陳健有自己的小算盤。他説,客棧一年下來可以少交3萬元。“我的客棧是小本經營,3萬塊對店裏來説不是小數目,我準備再裝修一下,吸引更多的遊客,讓生意更加紅火。”

  萬三蹄是古鎮周莊最有名的特産。周莊銀子食品門店老闆鄒瑞芳説,“現在人工成本漲了很多,我們店的利潤越來越少。我以前不太懂政策,只是聽説國家又給咱們增收了,今天聽稅務幹部們一講,終於明白了,我這個小店今年能減稅好幾千元呢。”

  “貧困村”手工特産觸網“變身”網紅“爆品”

  “國家精準扶貧,讓我們村的手工粉絲産業活了起來,粉絲銷路廣了,合作社興旺了,村民們收入也增加了。”南崗手工粉絲專業合作社總經理于建忠興奮地説。

  據他測算,按照 2019 年小微企業普惠性增值稅優惠政策,合作社能享受到季度銷售額未超過 30 萬元的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政策,而以實際繳納增值稅為計稅依據的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也隨著增值稅的免征而相應免征。合作社取得的所有銷售收入都不用繳稅,節省的資金用於員工福利,變成全員共用的“紅包雨”。

  企業所在的連雲港灌雲縣南崗鄉崗東村是江蘇省定經濟薄弱村,2018 年之前還有貧困戶73 戶105 人,村集體年收入不足8萬元。在電商重塑商業模式、“淘寶村”不斷涌現和農村物流快步向前的浪潮下,該村扶貧掛鉤幫扶工作隊全力打通渠道,深度對接電商平臺,讓綠色、特色農産品站上電子商務的“風口”,有力地帶動了農民增收。

  “以前幹農活,一天平均只有 50 元左右的收入,現在在粉絲製作廠,除了每月有工資,每年還可以根據手工粉絲的銷售利潤獲得分紅,收入翻了一倍。”當地崗東村村民李先生很是高興。

  宿遷市宿豫區大興鎮高圩村,在稅務部門的幫助下,成立了宿遷市興呱呱鞋業有限公司,提供了40多個農村就業崗位,年生産養生手工布鞋5000雙,産值近100萬元。“現在我們的手工養生布鞋在網上銷售火爆,而且按照最新稅收政策,興呱呱鞋業基本不需繳稅,減稅降費送來的‘福利’可有大幾萬呢,這些錢我們又可以用來擴大生産了。”當地高圩村黨支部書記劉德餘興奮地説。(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