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答好垃圾分類的“必答題”

2019-06-30 17:55:00
來源:金羊網
字號

  雞骨頭和豬骨頭為何分屬濕垃圾和幹垃圾?粽葉是幹垃圾,樹葉為啥是濕垃圾?最近,上海市“垃圾分類”成為全民熱議的話題。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九部門發佈通知,全面啟動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垃圾分類工作。長期以來未能得到有效破解的垃圾分類問題有望實現新的突破。(6月29日 《光明日報》)

  垃圾分類事關生態環境保護,事關社會文明程度,事關群眾獲得感。所以,垃圾分類不是可有可無的“選答題”,而是必須答好的“必答題”。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就要正式施行,上海市民將率先迎來垃圾分類“大考”。因被稱為垃圾分類“最嚴執法”,這場“大考”也引來萬眾矚目,廣泛關注。如何答好“必答題”?關鍵在於把垃圾分類工作落細落小落實。

  引導人們認識到垃圾分類的必要性、重要性、緊迫性是前提。垃圾分類不僅有利於改善環境,讓人們生活的更愜意,而且能夠節約資源,更好地貫徹新發展理念,一舉多得。做好垃圾分類工作,要讓人們從思想上重視起來,不能再有“不分類也無所謂”的舊觀念,通過教育引導和有力約束,讓人們真正轉變思想,認可垃圾分類工作,進而積極參與進來。

  掌握“如何分類”的知識是基礎。正如人們正在關注的“什麼是幹垃圾,什麼是濕垃圾”話題,看似輕鬆詼諧,實則嚴肅複雜。垃圾分類知識涉及的面廣,需要下功夫去記憶,需要使用有效的方法儘快掌握,需要有關部門搞好普及工作,寓教育于日常,充分厘清概念,避免出現站在垃圾桶面前“不知所措”的現象。

  完善“全鏈條”是關鍵。垃圾分類不只涉及到居民群眾如何投放,還涉及到如何收集,如何運輸,如何分揀處理等各個環節。如果源頭分類投放做得好,而收集運輸“一股腦”,那也會失去垃圾分類的本義。所以,要把垃圾分類當作系統工程,完善“全鏈條”,讓每一個環節都體現垃圾分類的內涵和要求,這樣才能確保垃圾分類工作真正落地落實。

  可喜的是,全社會對垃圾分類的關注度比較高,説明公眾對於垃圾分類已經從陌生、不認可,進入熟悉、認可的階段。市民群眾積極配合,廣泛參與;運作機制暢通,健全完善;保障措施有力,貫穿全程,相信,我們就能答好垃圾分類的“必答題”,為整潔美麗的城市作出應有貢獻,為高品質發展注入“清潔燃料”。(金羊網 文/郭雪營)

[責任編輯:張玲]